哈洛‧安卡 / Harold Ancart

(比利時) b.1980

現居住並工作於紐約和布魯塞爾

語音

彩虹、方舟、桶

儘管哈洛.安卡的藝術實踐看似採用諸多形式──雕塑、裝置、空間介入──然而,這些形式首先(同時也最重要的)是它們全都可以被視為是他的繪圖工作成果。安卡對繪圖的興趣建立於他相信任何物化皆有跡可循;從這個角度看,繪圖僅是過渡性質,繪圖也成了一種開啓雕塑領域的動作。事實上,我們可以這麼形容安卡的創作:打開(而非填補)空間,並在某樣東西形成的變化過程中提出假設。組成安卡作品的質材在恆定慣性與乍現突至的狀態之間搖擺不定,時而強韌且實質(鐵和線),時而脆弱又非物質(木炭、顏料及煙灰)。安卡從這些質材固有的緊張狀態中,製造出一些類似諸如極簡主義、抽象或無懈可擊的東西。每個痕跡都在嘲弄著它自己的精準,展現傷疤之美看似更甚於一切,也就是說,他的作品讓我們聯想起開放又封閉的空間。

哈洛.安卡為「2014台北雙年展」提出了一件由三元素所組成的裝置作品:〈彩虹〉(Bow)、〈方舟〉(Ark)和〈桶〉(Buk)。〈彩虹〉是一大面呈現樂園景象的輸出壁紙,此天堂般風景卻有慘遭祝融襲擊過後的蒼黃;上頭貼有五個相似但較小幅的風景照。它們是藝術家從網路上搜尋到的數位影像,有曾經遭火燒蝕的痕跡,並看似被棄置在太陽底下過久,從而泛黃。裡面的圖像都是藝術家用「休閒」及「旅行」兩個關鍵字從數位圖庫蒐尋得來,這件數位影像作品只是作者片刻的慾望被實現,他用移轉的手法來表達或滿足自己的夢境,而樂園正是暗示著烏托邦的情境!同時,也大力鼓吹著只有尋夢,人才能感覺活著的想法。〈彩虹〉這件作品省思著我們將自己投射到未來的不可能性,以及當我們想往前行進時所會面臨的困難。

〈方舟〉是一件由52個紙箱所構成的大型雕塑。紙箱層層堆疊成仿擬諾亞方舟造型的長形物件。紙箱裡面的內容物是動物圖錄,紙箱外還貼上品名、尺寸、數量等,似乎暗示著動物們在箱子裡面找到了棲身之處,方能從大洪水時代安然來到新紀元。這本動物圖錄是一本名為《動物零距離》(Zvirata Zblizka)的複刻版,原書1958年在捷克(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印製,黑白圖錄記載著豢養在布拉格動物園裡的動物像是猩猩、羊駝、獅子、猴子、鸚鵡、蛇、紅鶴等,由於年代久遠,現今已沒有版權問題。

〈桶〉是一個塑膠桶,裡面有一支智慧型手機,正不停播放著貓王艾維斯.普里斯萊(Elvis Presley)的經典歌曲。安卡把〈桶〉當成手機的音箱,它亦放大了手機播放音樂的音量。這件雕塑為未來流浪漢的虛構生活風格做出預測:流浪漢的夾克因具電暖系統,讓他們不再飽受風寒,生活終將得到改善。他們還可以歡樂的在〈桶〉邊聚會,而不是窩在金屬製垃圾桶旁點火取暖。

participants70 guideline70 information70 press70 essays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