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卡‧伊 / Anicka Yi

(美國)

現居住並工作於紐約

安妮卡.伊(Anicka Yi)利用容易腐爛和不持久的媒材來進行創作,藉以研究物質與物質主義、消費和消費主義之間的關係。藝術在先決上是一種視覺呈現,那麼氣味對於藝術的視覺呈現會有什麼反應?她的創作就在於探索藝術的感官經驗。利用氣味,表面上是吸引觀者能夠更近距離地體驗她的作品,但也提示觀者去質疑:傳統藝術經驗建立在藝術作品與觀者之間的距離——這種距離根深蒂固就潛在著,並且貌似不可侵犯。安妮卡.伊透過檢視持久性和稍縱即逝的二分法,來探討「價值」相對於藝術的意義,她經常都會將容易腐爛的食品納入創作,以及在展示過程中不可避免會腐爛敗壞掉的各種天然質材。

安妮卡.伊藉由她的感官裝置作品,在「2014台北雙年展」中探索系統中失序現象的「熵」狀態,在「細菌生態系統」(bacterial ecosystem)中的緊繃與平衡。事實上,「細菌生態系統」就是那些受到感知的獨特本質的複雜母體。任何時刻及每一時刻,「細菌生態系統」都帶著一連串感官序列作用後所留下的印記。安妮卡.伊還加入了一些會轉變成能量的媒材,像是甘油皂、麵團、在透明的PVC材質的充氣屋裡放映著原生生物的單頻錄像,她試圖透過結合有機與合成等不同形式的共居,縝密地量繪出各個主體性的共生形貌。安妮卡.伊藉由她的裝置作品,對可消化性、解構的想法,以及對巨大的人類基礎設施和「熵」之間的空間提出質疑。

最終,人類消失了,藤蔓佔據了建築體,細菌四處蔓延,人類基礎設施的點點滴滴即將崩壞。這種漸次趨於混亂,超越了人類所奠基的,和超越了人類所定下秩序的狀態,也就是所謂的「熵」。在「熵」的失序狀態下,自發性的化學反應進入了較無秩序的狀態和結構,至於那些得有能量才會產生的化學反應,它們需要的則是經過加強的正規形狀或強制性的設計。

participants70 guideline70 information70 press70 essays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