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駿騰 / ChunTeng Chu

(台灣) b.1982

現居住並工作於台北

世界不斷變動的同時,我們當如何以變/不變處之?從《伊索預言》(Aesop’s Bats)兩篇關於蝙蝠的故事展開,揭示了蝙蝠長期因應自身的構造與型態,在不同的社會、時代、文化詮釋下迥異的處境。

鳥和野獸的嚴重衝突一觸即發。雙方徵員募兵之際,蝙蝠兀自猶豫,不知該加入哪方。鳥飛過他棲息處,對他說:「加入我們吧。」但他說:「我是野獸。」之後,又有一些野獸經過他棲息處下方,抬起頭來問他:「加入我們吧。」但蝙蝠說:「我是一隻鳥。」幸運的是,最後雙方相安無事,並沒有開打,於是蝙蝠到鳥類那邊去,表示他很高興加入他們,但鳥類卻轉而反對他,蝙蝠只好飛走。然後,他又跑到野獸那邊,但很快又打了退堂鼓,否則野獸就要把他撕成碎片。

《伊索寓言》〈蝙蝠.鳥.走獸〉

蝙蝠是什麼?在外觀和自然進化方面,蝙蝠似乎是不同動物特性的組合。蝙蝠的頭部看起來像豬,身體像老鼠,翅膀就像鳥,有蹼的腳又像青蛙。就連他的骨架也是中空的,以方便飛行。

蝙蝠摔落在地,被黃鼠狼逮到,黃鼠狼正要把蝙蝠給殺了,並且吃掉他,蝙蝠懇求黃鼠狼放過自己。黃鼠狼說他不能這樣做,因為原則上黃鼠狼不能放過任何一隻鳥。「呵呵,不過,」蝙蝠說:「我才不是鳥呢,我是老鼠。」「原來你是老鼠啊,」黃鼠狼說,「我現在才看清楚。」於是,黃鼠狼就放蝙蝠走了。不久以後,以同樣方式,蝙蝠被另一隻黃鼠狼抓住,而且,正如之前那樣,蝙蝠也求這隻黃鼠狼放了他一命。 「不,」黃鼠狼說,「我從來沒有放過任何一隻老鼠。」「可是我又不是老鼠,」蝙蝠說,「我是鳥。」「咦,原來你是鳥啊。」這隻黃鼠狼說,他也放蝙蝠走了。

《伊索寓言》〈蝙蝠與黃鼠狼〉

朱駿騰的作品〈伊索的蝙蝠〉(Aesop’s Bats)以充盈各種演化特徵的蝙蝠作為起點,蒐集各類生物不同部位的骨骼,組合成副副不同大小的蝙蝠骨架──和諧的視感結構,卻是生物演化中滿斥渾沌的創造──這些「伊索的蝙蝠」將以何種姿態,飛翔於天空之中?又,身而為人,我們該以何種姿容,在變盪的社會中展演個人的生存狀態?

participants70 guideline70 information70 press70 essays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