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風景裡的戰事 - An-My Lê

文 / 蔡宇薇

 

黎安美是越南裔美籍藝術家,以戰事景觀攝影出名。遊走於想像與現實之間的光譜,她的作品模糊了事實與虛構的界限,以大尺度的攝影作品呈現當代戰爭與軍事活動中遙遠、神秘卻浪漫的想像。富有高度美感的作品精妙闡述戰爭複雜的狀態,黎安美刻意在多層次建構的畫面中保留適當的距離,提供觀者思考的空間。

大多數的人們並不曾親身經歷戰爭,而影響我們如何記得與溝通何謂戰爭的重要關鍵,是過往歷史對於戰爭的紀錄與圖像。黎安美使用的大畫幅相機是早期戰地攝影師慣常使用的相機,這種相機無法抓取戰爭混亂或移動的瞬間,只能呈現戰爭後定格畫面與戰爭的意象。黎安美透過長時間曝光以及重複交疊畫面的方式,試圖再現戰爭的後設意象,讓我們思考戰爭本身與戰事紀錄之間的距離。

以回顧童年時期見證越戰的印象以及擔任美國軍事活動的攝影開始創作生涯,將黎安美的創作時期依年代與主題劃分,可約略分為五個時期:除了2006到07年間由迪亞藝術基金會(Dia Art Foundation)「Dia:Beacon」展覽委託製作的〈採礦(Trap Rock)〉系列,記錄紐約附近礦石挖採歷史與遺跡外,自1990年代迄今,她的攝影系列創作多與戰爭和軍事行為有關。首先是1994-98年的〈越南:無題(Untitled: Vietnam)〉系列,是她重返越南探索戰爭與自身回憶的首發作品。而後在1999年至2002年間,她記錄北卡越南戰後重建會的活動,發展出〈小戰爭(Small Wars)〉系列。這是黎安美廣為人知的攝影作品,並曾於多所國際美術館和美術中心展出。

2003年到04年,她從小戰爭系列延伸,製作出〈軍事基地29棕櫚樹(29 Palms)〉,這系列作品曾在2006年由丹.卡麥隆(Dan Cameron)與王俊傑策畫的台北雙年展「限制級瑜珈」中展出。本屆台北雙年展出最近剛完成的七件史詩風格的攝影作品〈岸上事件〉(Events Ashore,2005-2014),是黎安美2005年後至今的新系列創作,記錄美國海軍在世界各地人員訓練任務,包含伊拉克軍事部署、赴非洲和亞洲進行人道救援任務、軍事訓練及到南北極進行科學探察等活動。

an-my-le

M-246 Semi Automatic Weapon, Khawr Al Amaya Oil Terminal, Iraq, 2007
Archival pigment print, 101.6 x 143.5 cm

1960年出生於越南西貢,藝術家黎安美在15歲的時候以政治難民的身分流亡美國。她在美、越兩國重新恢復正式外交關係後重返越南,開始以攝影作為創作媒介,爬梳個人生命史,並記錄以軍事項目為主的人類行動軌跡。在1994到97年間,黎安美多次往返越南,創作出一系列大尺幅的黑白攝影作品〈越南:無題(Untitled: Vietnam)〉。藝術家將童年回憶與當代越南景觀疊合再現,這些作品不直接指涉戰爭、沒有血腥傷亡影像,而是以隱喻的元素,例如:空中交疊的風箏如轟炸機般遍布天空、建築物與農田大規模火災暗示汽油彈焚燒後痕跡、萬人塚等,畫面中繚繞著戰爭陰影與陰森恐怖氣氛,雖然不直接指明戰爭本身,卻保留更大的對話空間,觀者透過作品能想像影像背後,事件發生的可能經過。

an-my-le

Untitled, Ho Chi Minh City, 1998
gelatin silver print, 50.8 x 61 cm

儘管黎安美對童年西貢戰爭空襲的日子有著鮮明的記憶,她也多方面的透過歷史記載、電影、雜誌、旅遊、展覽或朋友的經驗來理解戰爭。1999年後,黎安美開始為北卡越南戰後重建會(Vietnam War reenactors in North Carolina, Viet Cong and American GIs )工作,這個組織在美國本土內重現越戰情景,並幫助訓練美軍日常生活。嚴格來說,這個組織的活動並非真正的戰爭,反而更像一場軍事遊戲。藉著參加越南戰爭重現活動的紀錄,黎安美從不同的層面探索戰爭的本質,包含個人與集體的記憶是如何透過戰爭被建構,我們如何在戰爭之後記得戰爭、如何褒揚功績(可能建構在事後的想像與美化基礎之上)、我們如何想像未曾親身經歷的戰爭。

在這個行動的紀錄中,藝術家除了美學上的嚴謹外,攝影過程本身也極具挑戰和爭議。她在這種軍事活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時候是無聲的紀錄者、有時候是翻譯、有時候是軍人的聽眾,滿足戰後軍人對於歷史的幻想與詮釋。黎安美並不以戲謔的方式去看待這些滑稽模仿戰爭或重溫戰爭的遊戲,她避免攝影者以事先設定的情緒和角度去引導觀眾閱讀的方式,保留客觀距離,讓觀者透過畫面形塑個人看法。這一系列在北卡拍攝的影像,成為她第二個系列創作〈小戰爭(Small Wars)〉。

an-my-le

Small Wars (ambush), 1999-2002
Silver gelatin print, 67 x 97 cm

2003年至2004年間,黎安美陸續在美國加州沙漠的軍事基地,記錄赴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前士兵訓練。〈軍事基地29棕櫚樹(29 Palms)〉系列,黎安美更進一步在作品中提出一個問題:歷史事件在新聞報導與攝影中的可信度。

隨著手持35毫米相機和電視傳播在二十世紀快速發展,前線的混亂很輕易地便能被記錄下來,並迅速透過電視在全球傳播。著名的第一次電視戰爭是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的越戰,每個晚上,戰爭的畫面透過電視機傳遞到每個美國人的客廳,雜誌和新聞將大量血腥的畫面和屠殺推到每個人的眼前。這些圖像對反戰的討論有關鍵影響,其中一些畫面時至今日都具歷史標誌性。

然而,目前美國對伊拉克和中東的戰爭,在許多方面都是「未被看見」的。黎安美曾經試著申請赴中東拍攝軍事行動卻被政府拒絕。在美軍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役中所公布的畫面,都被美國政府和媒體編輯事先審查過才傳遞到觀眾眼中,用以消除反戰的爭議。儘管確實有數千位美國人在伊拉克戰爭中死亡,卻幾乎沒有死亡或受傷的美國軍人照片被公布在美國出版物中。同時間,電影工業或電視娛樂節目,將戰爭變成流行文化的腳本之一,使得戰爭的訊息變得讓人困惑而不真實,彷彿伊拉克戰爭也不過是電影腳本的一部分,遙遠而不真實。

an-my-le

29 Palms: Mechanized Assault, 2003-04
Gelatin silver print, 67.31 x 96.52 cm

〈軍事基地29棕櫚樹〉這系列作品,黎安美的構圖捕捉了大西部鬱鬱蔥蔥的細節,如史詩般轉移照片中人物與軍事行動的焦點,使人在背景中相顯渺小,士兵們幾乎消失在景觀中,鮮少有攝影作品拍攝士兵的臉部情緒狀態。黎製造出畫面的距離,增加作品的層次,並邀請觀者投入自己的反射與觀點。

29棕櫚樹軍事基地是一個真實的軍事基地,距離好萊塢片廠只有150英里遠,同時也是電影拍攝場景的重要地點。黎安美不只是紀錄海軍陸戰隊在此演練赴中東戰爭前的行動,她的鏡頭還捕捉軍方扮演伊拉克的警察和平民的軍事演練活動,甚至某些好萊塢劇組在此拍攝電影的場景。黎安美的作品有著紀錄片的特點。她發現相機的存在,在某些層面也激發鏡頭中的士兵在軍事操練中如電影般「演戲」,她甚至聽到訓練中的士兵對彼此引述戰爭片的經典台詞。

在後現代的扭曲裡,黎安美要我們質疑號稱真實的戰地攝影最開始存在的出發點。她的作品並沒有告訴我們戰爭是甚麼,但提供一個新穎的方式去理解戰爭:她要求我們重新思考在虛構的故事或電影中,戰爭是如何被經歷、被記得、與被再現。

從〈越南:無題〉到〈軍事基地29棕櫚樹〉的三部曲,組成《小戰爭(Small Wars)》這本攝影集,這個系列探討美國這半世紀重要的軍事衝突歷史:越戰以及對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藝術家巧妙地處裡這些項目,她並非以真實事件的照片加工處裡,而是去那些「預期」、「處理」和「重溫」戰爭的地方,拍攝訓練和人員的行動。這幾個戲劇化的軍事行動,分別代表著重演或排演,讓她得以創造出對於戰爭想像的獨特視角,並給予啟示。藝術家自述,這本攝影集的拍攝,描述的正是她「心中的越南」(the Vietnam of the mind)。

黎安美的藝術創作跳脫傳統景觀和肖像的攝影流派,特別是十九世紀的羅傑•芬頓(Roger Fenton),蒂莫西奧沙利文(Timothy O’Sullivan),或古斯塔夫格雷( Gustave Le Gray)等人對歷史事件與地形審美的視覺呈現。黎安美為我們從實踐中開創截然不同的可能性:將現今好萊塢電影風格、偷拍快照風格的新聞攝影,以及官方的軍事攝像,共同融入於創作。

目前,黎安美正在記錄美軍在世界各地的人員訓練任務以及在國際水道的巡邏。從伊拉克到南極洲沿海水域,這系列的作品從世界廣大、無法治理的海洋出發,以新的理解方式,紀錄改變中的全球人類流動、資源、全力與資本。黎安美的攝影將人類的行動鑲嵌在廣大的地理和自然畫面中,在空間尺度上呈現影響力的對比,例如:廣闊的風景與相形見絀的大規模戰爭機器並置於同一畫面中。又或者,具個別政治性的人與物件比列呈現於畫面中:一個美國水手與越南尼姑在海軍醫船上、加納飛行員拯救待援的美國人等。黎安美持續以磅礡史詩般的壯麗風景與地理景觀為背景,紀錄人類行動的野心,並以新穎且強而有力的視角,不斷深化探尋戰爭景觀的主題。

an-my-le

Storage Berms, South Pole, Antarctica, 2008
Archival pigment print, 40 x 56 1/2 inches / 101.6 x 143.5 cm


參考資料

participants70 guideline70 information70 press70 essays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