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rling Ruby - 分裂中的自我足跡

文 / 陳瑋璞

斯特林.魯比(Sterling Ruby)現居於美國洛杉磯,他出生於德國,父親是美國人母親是荷蘭人,這種多元的成長背景也反映在他多樣媒材和形式的創作理念上。在美國賓州的郊區農場上長大的斯特林.魯比,高中畢業之後即開始在工地工作,之後之所以報名當地的社區大學的藝術課程,其實是為了透過藝術的力量和自身的憂鬱症抗衡。2000年進入芝加哥藝術學院(SAIC)就讀之後,便開始大量接觸拉岡(Lacan)、德希達(Derrida)等當代哲學思想家的作品,同時也研究美國著名跨媒介藝術家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保羅•麥卡錫(Paul McCarthy)、 麥克•凱利(Mike Kelley)等人早期的錄像作品。

這幾年斯特林.魯比成為活躍在國際藝術舞台上的關鍵人物。他的工作室總部包含了五個不同的工作室:繪畫和拼貼、陶瓷、塗漆、尿烷和木工。斯特林.魯比覺得自己和同期的其他概念藝術家不太一樣,在工作室裡面每天揮灑勞力製作東西讓他充滿幹勁。『我喜歡那種分裂的、幾近躁動的能量揮灑,』他這樣形容著他多元的創作能量『我不太可能就坐在那邊重複做著同樣的東西』。他的作品涵蓋繪畫、雕塑、裝置、陶瓷及拼貼畫等多種形式,融合了城市暴力美學和對極簡藝術的反叛,這些元素在他的作品中以爆炸性的方式相互碰撞,同時也表達了他對控制及單一文化制度的對抗。

另外,魯比從遠古藝術、塗鴉、運動、科幻小說、原始藝術等不同的領域吸取創作的養分。他作品主題廣泛,包括邊緣化的社會,現代主義建築,工藝品和古董,城市幫派,戰爭機制等等,因此他的作品常常被譽為是對潛在的體系和社會權力結構的曝光。魯比的作品在紐約、洛杉磯、雅典、柏林、米蘭、芝加哥等地展出時,都獲得了極大的迴響。他的作品被古根漢美術館,洛杉磯翰墨美術館,西雅圖美術館等收藏。2008年,斯特林·魯比更被紐約時報評論家羅伯.史密斯(Robert Smith)譽為“這個世紀出現的最有意思和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

這次台北雙年展展出了多件魯比知名的拼貼系列作品。魯比的拼貼作品主要可分為兩個系列。

(1) EXHM
EXHM代表著英文中的Exhumation,意即發掘或甚至是指屍體的發掘。這系列的創作都是由他工作室之中用來鋪蓋地板的厚紙板所構成的,厚紙板處處都是噴漆和潑漆的痕跡。魯比將這些厚紙板切割成各種形狀,並慎重的構圖,最後他會加上許多墳場或掩埋地的照片,藥物處方簽包裝,或其他在工作室中找到的影像和物件,以一種接近考古現場的殘跡的形象來表現並重新建制一種對於自我的詮釋。這些紙板拼貼的內容中上演著各種情緒張力,一幕幕的墳場、精神療養院、藥物等等零碎的物件都蘊藏著各種暗示和跡象,指向著人性和個人精神層面隨時崩壞的可能性。

Sterling-Ruby-01

EXHM (3915), 2012, Collage

(2) BC
魯比這一系列丹寧布料和帆布拼貼則稱之為”BC”,是Bleach Collage(漂白水拼貼)的縮寫,但也帶有雙關,指稱藝術史中所謂西元年份(Before Christ)或是公元前(Before Common Era)。在這一系列作品之中,魯比將他個人和工作室中能尋找到的各種破布,碎布,衣服和丹寧布料等重新組合建構。這些像是拼布一般的作品較為輕鬆有趣,甚至讓人聯想到百家布製作(patchwork quilt)的工藝品。這系列作品其實靈感也源自於日本的襤褸(今通稱「ボロ」、「BORO」),是日本傳統拼布文化和工藝村民們將常用的麻布或其他粗舊布碎片拼湊成織物的一種傳統手工藝。

Sterling-Ruby-02

BC (3935), 2012, Collage

Sterling-Ruby-03

BC (3549), 2011, Collage

而值得一提的是,這BC拼貼系列更是現任時裝品牌迪奧(Dior)設計總監拉夫·西蒙(Raf Simons)於自己同名品牌在今年2014秋冬的系列服裝的設計靈感來源。這也不是第一次魯比和西蒙攜手讓藝術和時尚合作,早在迪奧2012年的巴黎高級訂製服秀中,西蒙的設計靈感就是來自於魯比的畫作。魯比也替西蒙位於東京的服裝店設計了店內的帆布牆壁。魯比認為他和西蒙對於創作的想法不謀而合,總是想要跳脫框架和媒材的限制,透過毀壞、再利用、重生來尋找更多種視覺創作的可能性。

Sterling-Ruby-04

Raf Simons x Sterling Ruby AW14

Sterling-Ruby-05

SP58 by Sterling Ruby, 2008

Sterling-Ruby-06

Raf Simons for Dior, 2012

貫穿魯比作品的,是對現代社會中勞動力、回收再利用、以及人類原始本性的探索和疑問。到底什麼是具功能性(utilitarian)的事物?什麼是不要的、要被丟棄的?這些問題都是魯比的作品向觀眾投出的巨大的問號。人類勞動力到底要如何去斷定何者具有生產力(productivity),何者又是徒勞而無用的?現代人的生活大多都是圍繞在生產(production)這件事情上面,魯比正是試圖質疑人類現存於世的形象—除了那些自己曾經生產或使用過的東西之外,到底還有什麼意象是能和人或人性相互有關聯的? 不論是透過物件構築個人領域的概念或是呈現個人意識的抹除,魯比運用廢棄物和現成物,以一種強迫的感覺表達著物和活著的關係。

魯比創造了一種美學—冷峻劇烈的美學。它有一種令人不安的吸引力,吸引觀眾進入其中,讓觀眾在本能的強烈感受和劇烈的美學之間遊離。魯比運用不同的材質創造著不同的想像空間,並在其間自由穿梭。他這些運用廢棄物混合媒材的拼貼作品,流露出一種墮落的、晦澀的、被遺棄的美。魯比向來都將現代社會中人們的不安,冷漠和現實中種種巨大的壓迫感,從心理層面上、感官上、情感上層層滲入觀者的內心。

participants70 guideline70 information70 press70 essays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