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活動改造地球這個星體已有數千年之久。如今地球所有生態體系均帶有人類存在的印記,然而過去六十年來的變化規模與速度,即科學家所謂的「劇烈加速度(The Great Acceleration)」,也致使科學家將這種新地質時代命名為「人類世(anthropocene)」——地球星體的大氣與地質環境演化受到人類活動強烈衝擊烙印的紀元。

「2014年台北雙年展」便是利用此一形象來檢視當代藝術如何表現在人類、動物、植物、機器、產物與物之間的這種新盟約。現今藝術如何定義與表現我們的時空呢?本展會凸顯藝術家針對連結、鏈結、連接與突變的途徑:他們如何將地球設想為一個碩大網絡,而物質新狀態和關係新形式則在此網絡中出現⋯⋯

卡爾·馬克思在描述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的時候,提到一種對人類、對其產物、對其環境陰魂不散的「鬼舞」。一邊是「物化(reification)」(將活的轉變成物),另一邊則將他者予以「擬人化(prosopopeia)」(代表物或死人發言的一種修辭格),這便是當今全球經濟新「鬼舞」的兩大模式。不過除了這兩種手法外,我們還可以加上蒙太奇(montage),作為異質現實間的連接原理。

人與人之間關係圈的形成再也無法不將其環境與科技面納入考量。自從二十一世紀伊始以來,當代藝術家便傾向於透過探索連接活體與物體、機器與身體、科技與社會的節結,並體驗它們之間的相互依賴性,來重新商討他們同時與科技圈和生物圈的關係。

上屆威尼斯雙年展的焦點為局外人和種種玄奧形式,藝術中興起的這種新「全球精神」便出現於該展中,此外也出現於最近藝術界人士針對藝術領域的「泛靈」精神狀態所作的呼籲裡。就理論領域方面,正當近來出現「思辨唯實論」之際,這是一種批判人類本位說以及西方思想中常見的「人的有限性」概念的哲學運動,布魯諾·拉圖爾也疾呼召開「物的議會」;對這些哲學家來說,思維與存在並沒有相互關聯,在通往存在的通道中,人類個體也不佔有任何優越位置。昆汀·梅亞蘇甚至否決所有大自然物理定律的必要性;葛蘭姆·哈曼則視一切皆為物,無論是自然的、虛構的、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其他哲學家,諸如弗朗索瓦·朱利安則以批判方式來重新審視西方哲學,他在中國哲思中發現了新潛力,並以其與西方哲學基本概念相對照。

這種同時在文化和科技上的異花授粉傳播運動,會將我們導至一種可能發生的美學全球性再造,並會成為「2014年台北雙年展」的重心。本展將以出現於人類世藝術中的混搭為主軸;而那些認為物、產物、電腦、螢幕、化學、自然元素或生物與人類相互連接,並利用它們來對當今世界提出批判分析的藝術家,便是「2014年台北雙年展」的聚焦所在。

participants70 guideline70 information70 press70 essays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