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中,像郭鳳怡這樣將大尺幅繪畫創作,當成禮讚生活的創作形式愈漸罕見。描繪著半人、半精靈的外來生物,她的作品別具動感的能量,裡頭的每個生物在姿態反覆中,活靈活現。郭鳳怡的近作中,一個愈加顯著的傾向是:運用單一垂直卷軸來描繪大於實際比例的角色--即使這個角色有時顯得分為二部份,其一是從正視角度所見,而另一者(也可能是不同的視角下所見的同一個角色)則維持上下顛倒。
郭鳳怡的創作比較不在於再現人的形象,而更是鑽研並召喚它,然後創造風格獨特、或許沒有四肢或軀幹的形象,但仍傳達出某種極為特殊的能量和氣質,頗具肖像的特質。人類的肉體血脈和我們投射到世界的能量似乎都不是她所關注的對象;郭鳳怡最醒目的作品傳達的信念是:如果你能運用藝術捕捉那種非眼能所見的力量,則形體的細節將自然蘊育而生。
郭鳳怡作品最值得注意的形式面向或許是:她能創造光和色的亮澤波紋,將其角色擁攏在金黃的光圈裡。這道光芒證明藝術家的強烈意圖:運用其作品而將這些不可見的未知事物轉化為生命,因為縱使是我們感官無法直接感知的事物,仍能經由穿過能量力場中的分裂而被察覺。
藝術家針對台北的展出,選擇描繪她從未直接看過的地方與實體,透過她憑創意「看」到它們,並將之轉為畫面。她也將展出一些近十或十多年所創作的較小幅作品,以此顯現其現在創作所屬的脈絡,並展現成長的歷程:從好奇的外來者,蛻變為今日中國最令人激賞的傳統媒材創作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