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台北雙年展

丹.卡麥隆

丹.卡麥隆圖片鮮有任何一位美國策展人,能像丹.卡麥隆這樣,得到如此國際上的成功與知名度;也鮮有任何一位同時代的評論家, 可以如此廣泛、多樣地發表、出版。作為第一位受邀至歐、亞兩洲籌辦大型雙年展的美國策展人, 卡麥隆在當地藝術圈所扮演的角色,毋寧是獨特的。自 1980年起便活躍於紐約, 1982年,他以同志藝術為主題, 在新當代美術館( 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舉辦一個名為《感知延伸》( Extended Sensibilities)的展覽, 因而轟動藝術界,首度攫獲大家的目光。

雖然卡麥隆很快地在八○年代中期,就加入了紐約東村的藝廊圈子,但他在 1986年為開夏基金會 (Fundacion‘ la Caixa’) 於巴塞隆納與馬德里策劃了《藝術,分身有術》( Art & its Double)這個展覽之後,策展事業開始有了很大的轉變, 《藝術,分身有術》在今日被視為新美國藝術在歐洲最棒的一個展覽,那段期間, 卡麥隆開始探索西班牙的當代藝術, 而他也是少數幾位首次撰文介紹 Juan Munoz、 Susana Solano 與 Juan Usle作品的國際藝評。

1988 年,卡麥隆受威尼斯雙年展所邀,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美國策展委員,負責其中的《開放》( Aperto)這個專題。

九○年代初期,他開始在南美與加勒比海一帶,持續進行關於策展的研究準備,首先探訪了阿根廷、智利,接著是巴西、 古巴、墨西哥、波多黎各與委內瑞拉。隨著他在西班牙的第二個大型展覽, 1991年的《野人花園》( The Savage Garden), 他的研究在不預期的情況下首次驗收成果。本展以房間規模的裝置形式,呈現當時崛起的美國藝術家作品。

1995 年開始, 卡麥隆在新當代美術館擔任駐館的資深策展人,這十年剛好是該館在內容與財務上最成功的時期。 很快的,展覽活動就從 1995年的一年兩次,擴展到 1998年的一年六次。卡麥隆的策展理念,將新當代美術館重新定位, 讓該館成為唯一的當地美術機構,投注心力在全面國際化的新藝術展覽活動,像紐約的觀眾介紹前所未有的藝術之旅。

卡麥隆在新當代美術館的十年計畫中,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階段,便是不斷維持年輕藝術家的高度曝光率, 並以創新的聯展繼續呈現新的作品。就後者而言,卡麥隆籌辦了該館最為人稱道的兩個聯展: 2000年的《想像現代亞馬遜》 ( Picturing the Modern Amazon)與 2002年的《黑人總理》( Black President)。由他個人策劃的兩個展覽: 2003年的《生活在座標》 ( Living inside the Grid),以及 2004年的《美國東村》( East Village),其中,《美國東村》至今仍是新當代美術館二十八年來, 最成功的展覽。

2003年九月,卡麥隆策劃了第八屆伊斯坦堡雙年展《詩性的正義》( Poetic Justice),這是他有史以來最大的展覽, 展出為數頗眾的特定場域裝置作品。《詩性的正義》得到空前的國際媒體注意, 也讓伊斯坦堡雙年展有機會舉辦最盛大的開幕活動。

除了接連不斷進行的展覽之外,卡麥隆同時也是世界上發表最頻繁的藝評之一,數以百計的文章收錄在各書籍、雜誌、專輯裡。

卡麥隆的文章定期出現在《 Artforum》、《 Flash Art》、《 Parkett》與《 trans.og》等雜誌,並經常至世界各美術館與各大校園演講。 他於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紐約視覺藝術學院( School of Visual)任教,且身兼各公立機構的當代藝術典藏委員, 包括了西班牙的 ARCO基金會與「開夏基金會」。

:::©2006 TAIPEI BIENNIAL.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024*768,建議使用IE5.0、Netscape6.0以上版本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