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台北雙年展

Katharina Grosse ( 卡塔琳娜.葛羅斯 )

作品圖片自從1990年代晚期卡塔琳娜.葛羅斯開始作畫以來,她的繪畫裝置藝術有了極大的演變,先從平面繪畫走向立體多面向,近年來葛羅斯又嘗試轉變更大的空間,開始處理一些如雕塑及建築的根本問題,發展出一種視覺表現的領域,完全屬於她的個人風格。

雖然很多藝術家都已跳出畫框的限制、進入屬於雕塑的空間,但葛羅斯的獨到之處在於她堅持繪畫有其物質性、帶有黏滯的本質,經由傾倒、噴灑、塗抹、或滴落等方式,表現可以有所不同,但仍不脫液體特性。或許這也反應出一個事實:雖然她現在也從事房間裝置藝術,葛羅斯仍繼續在帆布上創作傳統的油畫,就算是空間最為複雜的情況,她會去找出那根本上仍是圖像的本源。

葛羅斯的志業,本質上就是要去找出色彩固有的特性,特別是要看看色彩如何能將其所在的空間加以轉換變形。因此,我們比較不會注意她的藝術是否和其容器有了碰撞或是重疊,而會看到這種繪畫活動在哪些地方帶出了最大的密度,如此便激勵了我們,希望能創造出體驗色彩的脈絡,也更加支持葛羅斯的繪畫裝置。

在台北雙年展中,葛羅斯的裝置提案將徹底改變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大廳,以耀眼色彩塑造出鮮明奇景,讓一些地方看起來如同漂浮在空中一般。聚砂成山、顏料成河,再搭配大型發泡塑料板,擴展整個場域,但總維持著一種基本的感覺:繪畫就如同一層皮膚一般。雖然大廳高度超高、又有朝向公園的景觀,對繪畫裝置而言並不利,但葛羅斯還是顛覆了我們常有的成見,告訴我們:博物館絕不只是展示藝術完全中立的容器。

:::©2006 TAIPEI BIENNIAL.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024*768,建議使用IE5.0、Netscape6.0以上版本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