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馬魯船難》是珍妮佛.史坦坎普2004年在倫敦綠原畫廊展覽的主要裝置作品,有效地製造美國行動藝術大師-波洛克的滴彩效果。運用四台3500流明度的投影機,作品完整地覆於兩片高為15英呎、寬度合約70英呎的牆面之上。《杜馬魯船難》和許多其他史坦坎普的作品一樣,最好的觀賞角度是讓觀眾坐在地板上體驗作品,如此,影像的底部可與觀者的重心齊於同一水平面上,並且觀者無法再分視於這個角度之外。作品的名稱除了指射藝術家的叔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所經歷的死亡船難以外,也由其水平式二分化的影像,加強了這個意象的邏輯。從天花板到約為牆面中間的影像,彷彿鳥瞰海面變化,其晶亮湛藍的表面,引人躍入它泛著光芒又清透的海洋深處。這個節奏悠緩的畫面與下半部的景象形成強烈的對比,影像底部浪濤洶湧,又紅又綠的海濤無情拍打,史坦坎普藉著海浪失真,甚至令人目眩神迷的質地與顏色,提示著這我們腳邊的巨浪實為一想像之作。
史坦坎普沿用幾世紀以來為宗教畫畫家所使用的構圖方式,將俯視角度與地面仰角疊置,連結人類對天堂的想望,與自身的肉體侷限的反差。另一個更為精確的作品來源則是傑利柯所繪之《梅杜薩之筏》,畫中木筏乘客的危難狀態隨著我們的海平面觀看視角,產生戲劇化的視覺效果。 同樣描述海難死亡前的痛苦景象,史坦坎普在《杜馬魯船難》中的敘事表現近似傑利柯,尤加以聯想她叔叔遭遇船難的事件-在毫無救援的情況下於救生艇上漂流十三天,經歷死亡前的恐懼幻象。《杜馬魯船難》裡深紅血腥的海,無疑為所有水手的夢靨,而冷漠高聳的怒濤則像是所有其面對的所有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