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台北雙年展

Nalini Malani ( 娜莉妮.瑪拉尼 )

作品圖片娜莉妮.瑪拉尼的錄像裝置,有時候是間接地探討著一個還不存在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種族、宗教及民族之間的分裂,不是還未通過和解點,就是已經由聰明的一群人加以避免。2003年伊斯坦堡雙年展展出的鉅作《棋子》中,她用了君士坦丁地下宮殿作為投影幕,播映著層層疊疊循環的影戲影片。瑪拉尼只用了簡單的透明塑料環,畫上不同「民族」風格的人物,就能在視覺上暗喻著各種文化的不斷混合。文化愈混合則愈見強大、有活力,只是還有另一個邪惡的可能──由原子彈的蕈狀雲來表現──總也未見走遠。

瑪拉尼作品中政治的意像之所以如此強烈,或許是因為它和現在認同的主流太過不同,像是在孟買這種超級大城,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的衝突不斷被極端民族主義的右翼份子激起,又有一般總是與巴基斯坦連想在一起的恐怖炸彈攻擊,情勢更是火上加油。瑪拉尼的家鄉在現在的巴基斯坦首府喀拉蚩,她出生後不久,印巴便告分裂,而在她的眼中,這件事情,或說它的過程,是一項長達六年的苦痛,是雙方國家哀痛的來源,直至今日仍然如此。

瑪拉尼在台北雙年展展出的五聲道錄像裝置《祖國印度》,探討的是印度民族主義者的意識形態,即使這項作品有特定的時空,但放大到全世界來看,仍有許多相似之處。《祖國印度》這項作品認為在研究1940年代印度教國家建立的時候,女性的身體也是一個主題,因此探討在這個過程中,那數萬名女性遭到強暴的經驗。瑪拉尼要求歷史需要透明,並且應該以行動主義者的方式加以寬容,因此她大膽主張印度的未來,應是循著現在的趨勢,作為世上最大的民主國家。有了多元性,就會有瞭解和包容,於是只剩最後一個問題:瞭解這一切之後,是否就真能避免有人再次聲稱自己擁有與生俱來的權利,而去殘殺和侵犯他人呢?

:::©2006 TAIPEI BIENNIAL.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024*768,建議使用IE5.0、Netscape6.0以上版本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