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諸多方面,尤以李昢的創作脈絡與韓國藝術的發展相連甚少,而是直接面對國際觀眾的角度而論,她的創作歷程可被視為測試一位藝術家,如何由其原本自身基於政治性論述和女性主義的立場,轉續進行超越所處狀態的跳躍式發展範例。1990年代中期,李部挪以科幻小說式的激烈視覺影像,創作一組規模龐巨、駭人且高度女性化的機械混種人雕塑作品,企圖探討在父系權力系統裡,慾望如何在人類所追尋擁有的影像中不斷地被重複。對藝術家而言,我們不該驚訝當人類有能力創造模擬的複製人時,第一個被發明的將是他豐胸柳腰的女性同伴。
李昢最為人知的則是她對於卡拉OK現象的深度探討,特別著力於我們面對科技重新釐定傳統社會化模式的執迷。在錄音技術發明以前,人們常在社教場合上以歌會友傳意,而在李昢的高科技版本中,我們卻經歷到科技如何成為歌聲溝通失敗的原因。舉其一件作品為例,觀眾進入一個隔音的卡拉OK室後,將無法聽到自己的聲音,然而在此空間外的人卻皆可聽見。在卡拉OK創作系列中,《萬歲》是最為成功的作品。由多組未來模型車的車廂所組成,觀眾可以進入這些小車廂內,裡頭所配備的聲音擷取和轉換器可以讓任何人都搖身一變,成為專業的歌手,然而,他們的聲音卻只迴盪在小小的廂房中,誰也無法聽聞。
近來,李昢開始探索風景這個主題。她並非單純地僅由單一風景構圖去發展變化,而是試圖將電影和藝術史裡的多種風景元素融合,產生一個複合性的迷你世界,來反應科技發展的高峰與一種凌駕性的非現實感。李部的風景像是一堆真實世界的碎片高速穿越空間,負擔著這個世界裡,任何人都可以將夢想轉為現實的危險和狂喜,然卻無法穿越兩個獨立個體意識之間的分裂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