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鄭然斗開始他的《迷幻》計劃,最初的概念是藝術家可以提供協助,實現一些青少年晚期過後的典型夢想,變成鏡頭下的真人扮裝。在這一系列作品中,同一名參加者拍照兩次,第一次的背景就是他/她的日常生活,第二次拍照時,身體姿勢維持不變,但整個場景卻是奇思異想的真實實現(其中一幅作品中,一位加油站的員工就成了賽車手)。《迷幻》在展出時每兩張照片為一組,同時也挑戰了傳統上「使用前—使用後」的攝影,展現出的是一種「證據」:就算是外在服飾物質都有了改變,在心裡其實還是同樣的那個人,並沒有太大不同。
《迷幻》大獲成功之後,鄭然斗又回到拍攝靜物,但現在較注重場景安排,而非總是即興為之。在《外景》系列作品中,他的出發點是要創造出一種場景,使用處理的技巧,帶出自然與照片結合的一種獨特幻像。例如,他前一陣子便和一組助理出發登山,準備了所有所需事項,造出人工的峭壁表面,在照片裡形成特殊的角度,視覺上就可以和遠方真正的高山完美連接(遠處山上有一位真正的登山家正向上爬)。在照片中央,策略性地安排了一位模特兒,作出的動作叫人幾乎要相信她也正努力要登上山峰。鄭然斗還讓假山裡的木架也偷偷地露在畫面之中。
《外景》攝影作品的靈感來源,是鄭然斗真摯地希望能捕捉荒野(或是相關自然現象)的神秘,但也要打破自然本身,和我們賦予自然形象之間的分別。鄭然斗也希望提醒我們兩點:追尋自然美景不一定要將人抽離人工的環境;而如果沒有人工環境來作比較,常常我們也無法真正欣賞自然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