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台北雙年展

:::
參展藝術家
Alexandre Arrechea ( 亞歷山大 .阿瑞洽 )

展出作品:猜忌的花園

作品圖片亞歷山大‧阿瑞洽的《猜忌的花園》可說是一種解釋功能的隱喻,象徵著電子產物的監看以及人際社會的疏離,兩者在此融合為一,而這也是現代社會紛亂的特徵。正如一名頑皮扭動的小兒,《猜忌的花園》具有同樣侵略及嘲弄的本質,但其動機卻複雜許多。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件作品讓觀者可以參與自身影像與/或行為的散播,成為一種持續性「表演」的一部分,並同時目擊來自各個時空的他人,分別的經驗。究其極,這件作品的主旨,在於讓我們以旁觀者的角色,進入前所未有的道德自滿,而是在警戒我們,某種程度上,我們是被監視的,這一切儼然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阿瑞洽在他的作品中,用各種從不同層面迴響而來的象徵帶出一種幻想,《猜忌的花園》在社會文化上,代表了這個窺淫與自戀均無上限的時代。我們現今的文化像是一個沒有界線的巢穴,孕育著四處不斷的監視--從安裝在臥室裡的網路攝影機,將最私密的行為傳送到分散世界各地的觀眾,到隱匿在城市街頭的攝影機,為我們後世記錄著暗夜黑巷進行的罪惡。在過去的歷史中,只有少數非常努力的成就才能為他人所注意,而今日的人類,卻想當然爾地登錄自己的活動,甚至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記錄。在此,被觀看不過是另一種被注意的方式。

阿瑞洽將他的裝置作品稱為花園,並非偶然之舉,因為它的社會功能就像是將大自然框在裡面,暫時紓解了工業社會的壓力與汙染。然而在這座《猜忌的花園》裡,人類依然無法逃離被全面監視的社會壓力,更甚者,人類深陷其中,屈服於電子眼所做的催眠性承諾,像護身符一樣,讓我們為了一個更大更普遍的真實而放棄自我。因此,《猜忌的花園》認為,唯有為這座隱身的巨型監視器揭開神祕的面紗,我們才能感到輕鬆--亦即,將我們躲在暗處,無情凝視彼此的不良動機,暴露出來。

:::©2006 TAIPEI BIENNIAL.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024*768,建議使用IE5.0、Netscape6.0以上版本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