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雙年展2010
Sep.04.2010

本屆的台北雙年展,透過改變展演方式,反思「雙年展」本身的意義。雖然,此次展覽並沒有確切的展名,但我們試圖聚焦在當代雙年展的特殊性:雙年展能創造怎樣的藝術生產條件?相對其他的展演形式,雙年展的目的為何?透過雙年展,這個展演如何能做出更精確、更有效的利用?人們往往認為,雙年展做為城市行銷、藝術生涯上的發跡,或做為行動主義者的請願管道,都是個理想的工具;然而,這僅僅是對雙年展的想像,這些訴求若能透過其他方式會更容易達到。事實上,若將雙年展硬套上這些想像,其結果當然會令人失望;以雙年展為工具達到上述的目的,是難以成功的,更不用說藝術在當中得以發揮的功能。

雙年展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能創造出更具實驗性的展演方式,呈現一種開放式的情境;然而,若要全面控制展覽情境,談何容易?所以《台北雙年展2010》試圖參照歷來雙年展中具實驗性的先例,企圖讓展演脫離策展控制,開創出不同的局面,像是邀請過去的參展藝術家,再訪台北雙年展;使用實驗性的展演方式;以及邀請藝評人與藝術團體進行對話與合作;並把本屆雙年展延伸為兩年的展演計畫。在這些過程中,所展現種種不穩定的展演關係,都形成本屆雙年展不可預測的危險情境。

《台北雙年展2010》的展出作品具有兩項特徵,首先,展覽中有著過去「機制批判」的精神,以各種不同方式呈現多樣的反思向度。另一個的特徵則是展出作品的對話性,包含作品之間以及其對應經典作品的歷史向度。台北雙年展的展演框架以此展現自身的歷史、機制、形式,而這個重新架構的過程,讓原本藝術的「圖像」被重新分割與重組,藉此,宣告雙年展的關鍵時刻,必須在藝術的內部及外部同時展開,而這樣的藝術行動,也讓原本藝術與生活的關係重新調整。

參展藝術家(22位藝術家+2組團體)
Lara Almarcegui拉拉.阿爾瑪雀紀∣Can Altay強.奧戴∣Chang Yun-Han張允菡∣Burak Delier布拉克.德里爾∣Chris Evans克里斯.伊文斯∣Shahab Fotouhi夏哈布.夫都烏希∣Christian Jankowski克里斯坦.揚可夫斯基∣Irwin∣Jao Chia-En饒加恩∣Silvia Kolbowski席薇雅.克羅波斯基∣Pak Sheung Chuen白雙全∣Olivia Plender奧莉薇雅.普蘭德∣Michael Portnoy麥可.波特諾伊∣Allan Sekula艾倫.瑟庫拉∣Larry Shao邵樂人∣Shi Jin-Hua石晉華∣Hito Steyerl希朵.史戴爾∣Superflex、Mario Garcia Torres馬立歐.葛西亞.托勒思∣Claude Wampler克洛黛.溫普勒∣Wang Ya-Hui王雅慧∣Wong Wai-Yin黃慧妍∣Yeh Wei-Li 葉偉立∣Carey Young凱莉.楊

媒體聯絡人
盧立偉∣02-2595-7656 分機111∣0939-986271∣juillet@tfam.gov.tw
楊舜雯∣02-2595-7656分機106∣0933-349225∣yangsw@tfam.gov.tw

台北市立美術館新聞稿 台北雙年展2010
TFAM News Release Taipei Biennial 10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10TB Taipei Biennial guidebook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展場地圖
10TB Taipei Biennial floor plan

Media Contact Press Contact: Shunwen Yang yangsw@tfam.gov.tw
媒體聯絡:楊舜雯 yangsw@tfam.gov.tw

策展人
林宏璋、提達‧佐赫德(Tirdad Zolghadr)

策劃主辦 
台北市立美術館

指導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
台北市政府
台北市文化局

國際贊助
德國國際交流中心
美國在台協會
丹麥藝術協會

特別計畫贊助
台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
B&W Bowers & Wilkins

特別計畫協力
北台灣麥酒有限公司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
中華民國仲裁協會
荷蘭瑪瑞斯當代文化中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協助
台北國際藝術村
當代藝術基金會

參觀資訊
2010.09.07—2010.11.14
免費參觀
開放時間:每週二至週日9:30-17:30、週六延長開放至20:30
10月18日至11月14日本展配合花博開放時間請上網查詢
TB10網址:www.taipeibiennial.org
Facebook粉絲團:台北雙年展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