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Loading
Whispers  on  the  Horizon
地平線上的低吟
1907年生於新竹北埔,逝於1971年

一輛單車斜切入畫面——年輕騎士疾馳而過,車輪幾乎化為殘影;街邊,一名女子與一位旁觀者如同定錨般凝止於街景。1940年代日治時期的臺北,單車多由日本進口——象徵一種被規範的現代性:雖然擁有移動的表象,卻非全然自主,反映出日常生活規範是由誰制定的。
    這短暫的單車意象與吳明益的小說《單車失竊記》——本屆雙年展的三大概念出發點之一——相互共鳴。在故事中,兒子尋找父親遺失的單車,從而拼湊起家族記憶與島嶼錯綜層疊的歷史。
    鄧南光以輕便的萊卡相機紀錄太平町(今延平北路)街景。他曾於1930年代旅居日本,借鑑新興攝影與寫實攝影,塑造出清晰銳利的現代視角,善於敏銳捕捉律動、偶然性與時間。
    另一張照片中,一名女子一手扶起眼鏡,單眼細看,另一手,握著一張紙條——或許是一個名字,也或許是一張帳單。上世紀中期的酒家環境,讓鄧南光獲得拍攝女性的機會,這種行為在其他情境下恐有涉及社會敏感之虞或受到限制。許多這類場所都是從「酒樓」演變而來:一種提供餐飲、酒水和僱用陪侍的大型宴會餐廳,介於體面的正式餐飲與隱秘的成人娛樂之間。
    鄧南光活躍於1930至1960年代,專精攝影棚人像與街景拍攝。他善用緊湊構圖與柔和光線,聚焦於細微動作。這張照片捕捉了此一社交情境:以節制而隱晦的方式呈現渴望,藉由一套固定儀式與調情遊戲來表達慾望。

《臺北,太平町 (一)》,1942,銀鹽相紙,40.6 × 50.8 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酒室風情》,1950,數位輸出,42.3 x 32 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