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陳瀅如

《財.縫》,2008,高畫質錄像,7分42秒。藝術家提供。-圖片

《財.縫》,2008,高畫質錄像,7分42秒。藝術家提供。

《財.縫》,2008,高畫質錄像,7分42秒。藝術家提供。-圖片

《財.縫》,2008,高畫質錄像,7分42秒。藝術家提供。

錄像短片《財.縫》中,一位台灣母親用雙手嫻熟地縫製著衣物,一針一線縫出供女兒在美國讀書的學費。這名女兒即是陳瀅如,她的作品擅以宇宙學系統來詮釋社會權力和歷史。在這部早期的錄像創作中,可以聽到她與母親在電話上討論著信用卡的帳單細目,當時在海外留學的她必須仰賴母親勤奮不懈地工作來支付學費。然而,這段對話並未充溢著感激之情或親密的私房話,只是務實地一一核對金額;身處天涯各方的她們,靠著生硬的血親義務和平乏瑣碎的對帳細節,維繫著母女關係。從這段喜慍不形於色的交談中,觀眾也許能感受到典型的剝削思維:女性精疲力竭的付出,或家庭責任被化約為機械性的自動技術。儘管如此,影片本身不啻為一種愛的表達,企圖維持住母女之間的鏈結,見證愛必須克服的難關。女兒也許將錢花在藝術學校的課業上,但明智的母親用她勞動的雙手記下帳目。鏡頭後的藝術家最終體悟到,金錢與無限的虧欠相比是如此微不足道──或許這就是與母親這筆「交易」最重要的意義。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