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居德國柏林的台灣藝術家蘇郁心,同時也是位電影創作者。她運用研究及田野工作來調查生態與科技之間的關係,特別著重於水的政治生態學。本屆台北雙年展展出她的2023年電影裝置新作《特殊水,複數》,內容聚焦在新竹的水源系統──此處是全球炙手可熱的晶片製造廠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積電,英文簡稱TSMC)的所在地。台積電透過極度精準的光學微影「印」出晶片,此重大的科技突破也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同時,有台灣「護國神山」美譽的台積電,如一面堅實的「矽盾」,鎮守台灣繼續繁榮發展,免於境外勢力的侵擾。針對台積電在全球供應鏈和地緣政治領域的成功對新竹本身的人民和生態所帶來的意義,藝術家提出了另類的物質意識思考。晶片製造是用水量極大的產業,那些水是來自何方呢?誰有權力取得那些水資源,其中又涉及到哪些條件?過去幾十年間,台積電的成長率比台灣的降雨量更容易被預測出來,既然如此,自然生態會需要承擔工業繁榮和開採帶來的什麼後果?《特殊水,複數》透過一段故事來探討上述這些問題,從一位女性運水車司機的視角,重構新竹在2021年所面臨的旱災。此裝置作品中的「擋片」( dummy wafers),是半導體製造過程中被用來監控檢查機器的測試晶圓片,其矽膠表面印了由世界上第一顆海洋觀測衛星「Seasat」利用無線電波所捕捉到的海面圖像。《特殊水,複數》從政治經濟的抽象尺度拉近觀看一個特定場域,隨後又將觀眾視角拉遠,從宏觀的角度觀看一個水體面積佔有率較大的世界──而這樣尺度游移的視角大概也是因為使用了裝有台積電晶片的衛星才得已變得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