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亞.里札迪的藝術表現慣常挪用類型電影與理論小說的傳統,聚焦探索資本與科技、勞動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在新冠疫情期間,里札迪創作了探討非生產力(non-productivity)的廣播戲劇《耍廢權》。這部虛構的廣播作品思考新冠疫情下所揭露的經濟不平等問題。故事講述一名在香港當幫傭的印尼移工被困在一個另類現實中,那裡不存在工作的概念,「耍廢」反而能得到報酬。許多人可能認為那樣的世界宛如天堂,但對里札迪創造的主人翁而言,卻是一場夢靨。
劇作的靈感源自那些利用休假日聚集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跳嘉錫蘭舞(Jathilan)的印尼幫傭。嘉錫蘭舞是一種迷幻舞蹈形式,與古代爪哇的漫長軍事歷史有關。這類舞蹈通常僅由男性表演,目的是驅除邪魔、帶來善靈。但在香港,印尼幫傭幾乎清一色是女性,她們選擇將這種表演作為閒暇時共同享受的團體活動。藉由跳嘉錫蘭舞,她們進入迷幻狀態,暫時脫離肉身環境,找到某種真正屬於個人的世界。
透過耳語呢喃般的聲音,里札迪劇作中的主角描述著自己以幽微的方式進出那個迷幻世界,但她顯得有點慌張和備感壓力,因覺得耍廢是不自然的事。這種經驗呼應了疫情封禁期間許多香港幫傭的真實經歷,雖然對許多人而言「防疫不出門」是疫情下演變出的一種社會美德,但卻讓幫傭們的勞動量遽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