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

娜絲琳.寇德

The Context from 參與者

《分解雕塑》,2019-2023,軟紙板、舊地形圖、剝落顏料、落塵、陶土、指甲油、樹脂、塑料、泥土,70x50公分。藝術家提供。-圖片

《分解雕塑》,2019-2023,軟紙板、舊地形圖、剝落顏料、落塵、陶土、指甲油、樹脂、塑料、泥土,70x50公分。藝術家提供。

娜絲琳.寇德自2018年起以一間過去從事建築工程業務的辦公室作為她的工作室。這間廢棄的辦公室位於貝魯特海濱地區一棟現代主義風格的大樓裡,現雖已轉作藝術家的工作室,仍留下不少塵封已久的檔案夾,存放著黎巴嫩在1960年代的城市規劃圖與地形圖。在過去的數十年之間,屋子裡的磁磚被擠壓變形,牆上的混凝土石材也因為種種原因而被拆除,玻璃被風或其它強力震動吹得碎落一地,四處可見覆蓋著陳年積塵的包裝紙材。沙、塵、鹽、水,持續進入這個空間,與其它腐朽的物質以及寇德帶入的陶土、水果以及各種有機物共生共存。

 

作品《分解雕塑》便是以這些有機和無機元素,排列組合成六件雕塑,並且以辦公室內灰塵滿布的老舊地形圖作為襯底;地形圖上通常包含連貫性、具明確定義和有組織的空間規劃,然而,寇德創造出的排列組合,卻看似只是將各種無法辨識的物件信手拈來地湊合在一起。這些曾經屬於一個整體的碎片殘骸,逐漸開始擔任起不同的角色、價值、重量、形狀,而它們過去曾擁有的共同經驗,也開始因為時間的轉變而產生了變化。

 

延續寇德其他影像作品以時間為創作核心,《分解雕塑》展現了藝術家對親密時刻和日常經驗的感知。撇棄傳統上對雕塑作品的處理手法,寇德讓作品以演進式的緩慢速度渾然自成。這種著眼在稍縱即逝、緩慢崩解的場景構圖思考,反應了黎巴嫩政治經濟上的動盪不安;早在新冠疫情前,整個國家便已逐步陷入社會、經濟上的崩壞。透過作品,藝術家試圖探問:崩解是如何隨著時間發生的?崩解後又遺留下了什麼?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