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出身的巴辛姆.麥格迪,出生於上埃及地區,多年來在開羅和瑞士巴塞爾兩地生活。大約自2010年開始,麥格迪創作了幾部充滿想像力的16毫米影片,呈現關於一個疏離、漂蕩世界的夢幻冥想,在這個世界中,由於因果的關係懸浮未決,因而遮蔽了存在的意義。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註)後,由於人們對現實生活感到失望,麥格迪的影片於是挹注了更多的情感與智慧,迫切想要解離現實並開闢反思和夢想的空間,探問何種形式的奇跡或詩歌,得以能從沈沒之地的寂靜和孤獨中重新展開。
一如麥格迪所有的影像作品,2014年的短片《凹痕》,從編寫劇本、拍攝、剪輯,乃至營造豐富的音效,完全不假他人之手。影片講述一個小鎮對於追求偉大的熱切渴望,卻在過程中暴露自己的愚昧,而逐漸陷入妄想和慾望的深淵。影片中的一些片段,彷如是對孤絕小群落裡的幽微暴力所做的研調,這些小群體裡扭曲的幻想、對外界的恐懼和輕信、彼此串通的謊言和自欺、及激烈的矛盾對立,皆無所遁形。小鎮的居民最終墜入無可救藥的虛榮及狂妄,把已故祖先的骸骨按社會地位進行分類。如麥格迪自己對影片所做的描述:
一個無名小鎮努力爭取著國際知名度,卻導致失敗的結果,顯然成了一隻難以消滅的巨大怪物。鎮長想藉由引進馬戲團來催眠居民以遺忘創傷。馬體團團主做了一個模棱兩可、無從解讀的夢,醒後感到十分困惑,立刻吩咐小丑及他們的妻子去工作。然而一系列事件所產生的後果重擊大象的痛處,命運遂成了其自身最大的阻礙。
註:阿拉伯之春是指自2010 年年底在北非和西亞的阿拉伯國家和其它地區一些國家發生的以「民主」和「經濟」等為主題的社會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