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巴赫.諾伊札德

-圖片
《選擇的自由》,2023,單頻道錄像,36分鐘。與魯達.巴鮑以及廢紙歌劇院(克拉拉.柯芬、詹姆斯.歐德漢、張哲熙、安娜.帕爾默)共同創作。藝術家提供。-圖片

《選擇的自由》,2023,單頻道錄像,36分鐘。與魯達.巴鮑以及廢紙歌劇院(克拉拉.柯芬、詹姆斯.歐德漢、張哲熙、安娜.帕爾默)共同創作。藝術家提供。

2023台北雙年展放映單元  

巴赫.諾伊札德身兼藝術家、作家和電影製作人等多元身分。他的創作以藝術與資本主義之間的關係為核心,檢視想像力與投機這兩個矛盾衝突的概念相互滲透的情形。諾伊札德與實驗音樂劇場團體廢紙歌劇院和魯達.巴鮑合作,共同完成了單頻道錄像《選擇的自由》,進一步深化自身對經濟學、模控學、社會主義的歷史,以及對抗生活金融化(financialization)的行動主義策略之發展歷程所做的探討。

 

《選擇的自由》是一部歌劇式的金融科幻片(financial sci-fi)──諾伊札德稱之為「fi-fi」(註一)──由保守派經濟學家彌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擔任旁白,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信貸銀行系統已成為時間旅行機器的世界。這部影片以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後的經濟崩潰為開端。主角菲利浦.托斯(Philip Tose)曾為賽車手,也掌管著一間資不抵債(註二)的公司。他穿越時空來到未來,向年長的自己借了一大筆錢,好讓他的公司脫困。影片中,2047年的香港已徹底歸化中國,這與托斯離開時的「一國兩制」狀態竟相似得令人感到不安;中央集權並未根除裙帶關係,而且年輕的行動主義分子主張為每個人提供免費的時間旅行,包括那些被腐敗的信貸系統認定有信用瑕疵的人。

 

儘管香港政府採取嚴厲的規劃與管制,傅利曼仍讚譽香港為自由市場的現代典範。今日的香港除了是世界上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也在全球獲利最豐厚的房地產市場榜單中名列前茅。《選擇的自由》借用香港的過去與現在並加以發揮,從而推測資本主義社會金融化的未來。

 

註:
一、「fi-fi」即為「financial金融」與「fiction幻想」兩字合起來的英文簡稱,中文可稱為「金幻片」。
二、資不抵債也稱無力償債,是指債務人資產的全部總額不足以償付其所負債務的全部總額。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