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 安森.法蘭克、林宏璋

〈跨越博物館〉獻給邊界的跨越,第一層的聯想指向跨越實質的邊界,像是遊客、企業家(的資金和貨品)、移民、走私販、特務及間諜所跨越的國界。也許,間諜是這博物館最好的範例:意即,「邊界」是投射和鏡像效應的區域,由既定的刻板形象,或框架來控制。只要陷入某種體制或是偽裝良好、表現出與合法「類型」雷同的行為時,邊界就能被「跨越」。這不只是領域的邊界,所有認同的邊界亦然:邊界是「模擬地帶」,身分、偏差、相似性和相異性在此受到控制或協商,最重要的是,邊界也是「感染地帶」,是遠近、真假、虛實的異它性不可逆的接觸。正因如此,它們已成為控制、衛生以及幻覺的地帶,是種族歧視與仇外的場域,以及集體恐懼的投射出口及責難。〈跨越博物館〉所關注的是不同「形態學」的跨越,將邊界視為身分及異它性不斷交換的模擬區,在這裡頭想像及虛擬具有無上的力量。在這裡,「怪獸」是由模擬及形態的力量所化身而成的形象,等待著那些嘗試跨越常規及世界次序邊界的人。

人類和非人類間的邊界是如何被控制及維持的?為何這些怪獸通常是人類和動物,或人類和機器混種的邊緣角色?我們如何想像動物與人類,或機器與人類之間的通道與跨越的流變?換句話說,在破壞的行為及暴力,象徵秩序和世界再現如何改變?又或者,我們如何想像任何活的有機體與其環境和「背景」的模擬關係?

〈跨越博物館〉有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呈現出一連串「關係圖表」或「邊界圖誌」,這些是為了表現出其建構的原則,以不同分類整理出來的小故事和地圖。從比基尼環礁核子測試在宇宙論上造成的衝擊,到昆蟲在視覺上將己身「擬」作環境的擬態現象,再到心理學區分正常及病態的觀察;同時也涵蓋性別政治上的「符號」,以及殖民模擬和全球各地處處可見的種族主義。原本看似「自然」的分界線早已被取代,替換為「被動」與「主動」的介質之間,在「圖像」(主動)和「背景」(被動)間,獨特相互依存關係中不穩定的游移分界。

博物館的第二部分聚焦在喬治.撒瑪納扎(George Psalmanazar)的具體案例。這位在十八世紀初期,在倫敦學界社交圈聲名大噪的虛假台灣人,他的著作《福爾摩沙的歷史與地理描述》(An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Description of Formosa,1704),描寫一塊充滿裸身野蠻人、漂浮村落、崇拜惡魔、食人、活人獻祭的奇幻異域,滿足投射異它性的好奇欲望。即使是金髮碧眼的白人,撒瑪納扎還是讓人相信他是福爾摩沙人,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吃生肉、睜眼睡覺的「超」異國情調的文化表演,另一部分則是因為當時缺乏有關台灣的正確知識以及種族差異的認知。〈撒瑪納扎博物館〉呈現一個幻見的福爾摩沙,將撒瑪納扎從啟蒙運動初期的倫敦召喚至當代台灣。以不同博物館的展示技術以及其背景的抽換與疏離,將原本被撒瑪納扎扭曲的台灣畫面重組,意欲捕捉在台灣圖像中稍縱即逝的魅影,以區分正常及變態、原始及現代、權力及賦權、此與彼之間等等關連, 在真實與幻見台灣的交會處上所浮現的認知圖誌。

(安森.法蘭克、林宏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