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交響樂——台灣篇〉,2008/2012,聲音裝置:木、塑料、鐵、紙,210 × 60 × 70公分,5分鐘

Right

「文化」是什麼?一般的理論將文化界定為人類和自然的區分,而西式科學往往將這兩者視為互相對立的。根據一般的思考模式,文化是某種業已凌駕在自然「之上」的,於是,自然的過程既作為文化過程的基底,也可能侵害這些過程,而且文化必須支配和掌控自然,這個自然也包括「人類的天性」。其他典型的「科學」概念抑或主張自然及其定律決定了我們的一切,而「文化」只是幻象;抑或主張完全相反的觀點:一切——包括吾人對自然的觀念——都是文化的「建構」。在那些一般性意識形態的立足點和邊界之外,工業文化、科學和科技的大幅進展也使我們愈來愈難說明「吾人」的文化始於何處、「大自然」又終止於何處。

愛莉莎.史翠娜透過雕塑、裝置和錄像作品來檢視並實際加以測試這樣的區隔,以及這些區隔如何建構了吾人的感知和知識領域。然而,她憑藉的並非理論的思考,而是細細探究各種不同的自然物質。就在史翠娜研究這些自然物質的固有訊息之際,從中蘊生出了各式各樣的故事,它們顯露出大自然內存的「文化」面向,並挑戰關於文化和自然過程的一切狹隘的概念。而最終留下來的是各種規模、時代和語言的差異,需要透過不同的轉譯形式來理解。

〈地震交響樂——台灣篇〉是聲音裝置和雕塑作品。它將地震的震波圖轉化成一首以管風琴彈奏的交響樂。管風琴將地震震動的類比紀錄讀成像是一首樂譜。在此被「演奏」出來的地震正是於1999年發生在台灣,也是過去二十年來最劇烈的一次地震。

〈地震交響樂——台灣篇〉也構成象徵性的反轉:管風琴這項樂器一般最常用在基督教教堂,它的聲音源自天堂,象徵宇宙的和諧。但在這件作品中,動起來並向我們傾訴的是土地、是「自然」、是我們足下的大地;它所訴說的並非關於和諧,而是關於我們的脆弱,於是,我們自詡的駕馭幻想也就此斷然中止。

愛莉莎.史翠娜,1982年出生於義大利,現居住及工作於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