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 2011–2012,三頻道錄像裝置,彩色、有聲,片長69分鐘。「泛靈論」(Animism)柏林世界文化館展覽現場2012年3月16日至5月6日。攝影:Arwed Messmer、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Right

〈裝配〉與〈微粒的一生〉這項由兩個部分組成的視覺研究計畫,起源於兩位藝術家與法國精神治療師、政治運動人士兼哲學家菲利克斯.瓜達里(Felix Guattari)於1992年所進行的訪談。他是自1968年以降對新左派(the New Left)具有重大影響的人物,同時也因與哲學家德勒茲(Gilles Deleuze)共同研究。他的研究直接與西方現代觀點下的父系與殖民主義的主體性形成對立。在他於法國成立的波德(La Borde)診所中,瓜達里和他的同儕協助推廣一股全球性抗逆主流精神治療學的運動,認為主流治療是一種強制執行規範及隔離主體性的專制機構。在波德診所,他們與病人、藝術家、理論家及科學家一同合作,實行一種激進的「實驗式手法」。

透過檔案資料,以及瓜達里的同儕與朋友的附加訪談,〈裝配〉一路跟著瓜達里從波德診所到了巴西,再到日本,瓜達里為了尋找在西方實體論中分隔自然與萬物、文化及符號、個體及集合以外的論點,而經常造訪巴西與日本,瓜達里認為,這類的分離是當代危機的根本原因。在這些旅程中,瓜達里才開始漸漸發展出對「泛靈論」(animism)的興趣,並且深入研究所謂泛靈論者的文化與實踐,此種學說主張主體性並不只存在於人類身上,而是以各種不同的形式漫布在環境之中。他將這種形式稱為「裝配」(assemblages)。

此計畫的第二部分〈微粒的一生〉是以瓜達里在沖繩的經驗為起點的一段旅程,並深入沖繩的帝國史——帝國主義的影響在當地已化成司空見慣的日常經驗,尤其是透過二戰後美軍大量出現。此作進入與當代日本現況的對話,以及在2011年地震及核災後的餘波中,主體性、泛靈論者的精神和現代科技之間的關係。在另一件裝置作品〈兩幅地圖〉中,攝影師兼人類學家的港千尋則探討福島災後的地景及媒體樣貌的改變。

安琪拉.梅利托波羅斯,1961年出生於德國,現居住及工作於柏林。
毛利茲歐.拉札雷托,1955年出生於義大利,現居住及工作於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