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雙大事紀

1992 北雙事件
5月23日,合併數項獎賽資源,「中華民國現代新展望」展正式易名為「1992台北現代美術雙年展」。
1993 北雙事件
12月8日,「1994台北現代美術雙年展」對外徵件,截止日為1994年3月6日。
1994 北雙事件
  • 3月23日,進行「1994台北現代美術雙年展」初選,初審評委包括:王秀雄、呂清夫、陸蓉之、黃海鳴,4人從127名參賽者中選出40名進入複審。複審工作由日本埼玉縣立近代美術館前館長本間正義(Honma Masayoshi)、德國慕尼黑廉巴哈市立美術館館長漢姆.斐利德(Helmut Friedel)、王秀雄、呂清夫、林惺嶽及李明明擔任。
  • 4月18日,公布「1994台北現代美術雙年展」獲獎名單:吳天章、賴純純、顧世勇、杜十三、簡福鋛及黃致陽,每名獲購置費新台幣35萬元,6位得主中,顧世勇是上屆獲獎者,而杜十三則是以作家身分參賽得獎,頗受矚目。
國內事件
  • 3月19日,台北縣立文化中心主辦「台北縣第六屆美展:環境藝術」,沿淡水河邊或沙洲展出裝置和觀念藝術的大型戶外作品。
  • 5月,教育部國小課程新增「鄉土教學活動」,國中新增「認識台灣」。
  • 6月12日,高雄市立美術館開館,由黃才郎出任館長,推出「布爾代勒雕塑展」等多項大展。
  • 9月,吳中煒與林其蔚於台北市永福橋下舉辦「破爛藝術節」,集結大量邊緣次文化力量和國內、外地下噪音團體和前衛表演藝術者。
  • 12月25日,首屆台北市直轄市之民選市長陳水扁先生就任。
1995 北雙事件
  • 9月7日,張振宇接任第二任北美館館長。
  • 9月20日,北美館展覽組提出「1996年台北現代美術雙年展」籌備事宜及計畫書。其主旨說明:「……本館為因應台灣當下藝術發展,充分掌握當代藝術現況……本屆實施辦法上將作修訂,為雙年展訂定主題,並以邀請方式取代競賽。」
  • 12月14日,1996雙年展召開第一次籌備會,討論大綱為設定雙年展子題與展覽規模。會議結論:1.雙年展要建構並呈現台灣藝術主體性;2.以宏觀視野重審藝術議題;3.展覽內容如實呈現台灣現代藝術的多元面貌;4.舉辦「台灣美術總體檢」學術研討會;5.籌備委員即為選件委員,約5-6人;展覽以半年為籌備期限。
國內事件
  • 1月,「新樂園」藝術空間開幕,成員包括藝術家王國益、杜偉、蔡海如、王德瑜、洪東祿、唐唐發、江定宇、李國仲等。
  • 2月28日,「在地實驗」成立,成員包括黃文浩、陳愷璜等。
  • 4月,蕭麗虹等人創立淡水竹圍工作室,1997年5月,竹圍工作室登記立案,是台灣第一個由藝術家成立的藝術服務事務所。
  • 4月23日,台北縣立文化中心策畫主辦「第七屆台北縣美展:淡水河上的風起雲湧環境藝術展」,於台北中興橋與忠孝橋之間沙灘地展出。
  • 7月,帝門藝術基金會舉辦「第一屆帝門藝術評論獎」,1999年後,該獎更名為帝門藝評徵文獎,由帝門藝術基金會與《典藏今藝術》共同主辦。
  • 7月,故宮博物院舉辦法國羅浮宮博館館藏特展,總計參觀人次逾73萬,創台灣美術展覽人次最多紀錄,並開啟媒體與博物館合作之風氣。
  • 9月5日,由台北縣立文化中心主辦之「國際後工業藝術祭」在前板橋廢酒廠舉行,計有電子噪音、龐克音樂、地下音樂等11團國際音樂與藝術的展演。
  • 11月,首屆國際藝術博覽會在台北世貿中心展出。
1996 北雙事件
  • 1月5日,1996雙年展第二次籌備會,會中張振宇館長、蔡宏明、李俊賢、羅智成、謝東山等籌備委員,對「主體性」、「藝術的主題性」、「台灣藝術的主題性」等概念範疇展開討論。
  • 1月24日,1996雙年展第四次籌備會,主要討論文獻性的歷史回顧,並提議辦理「理想中的雙年展」座談會,廣徵藝術界意見。
  • 1月31日,1996雙年展第五次籌備會,討論1.參展藝術家人選重覆與歸類問題;2.針對「市民美學」、「環境與都會」、「認同與記憶」及「兩性與情慾」等四子題進行深度討論。
  • 2月10日,舉辦「理想中的雙年展」籌展公聽會,會議中康添旺、李銘盛、柯應平、陳英偉、杜十三、陸先銘、屠國威等人提出意見。
  • 舉辦「市民美學:台北市民生活審美大展」徵件,邀請吳瑪悧、楊照、徐璐、李賢文、顏忠賢,以及羅智成擔任評審。
  • 1996雙年展第八次籌備會,確定展覽名稱為「1996雙年展:台灣藝術主體性」。
  • 3月,1996雙年展第九次籌備會,主要討論籌備委員研擬「台灣藝術的主體性」共同宣言.原住民等議題等。
  • 3月28日,舉辦「認同與記憶」單元座談會。
  • 3月30日,舉辦「權力與情慾」單元座談會。
  • 4月6日,「系譜與檔案」第二次諮詢會議,邀李明明、謝理發、蕭瓊瑞、蘇振明諮詢,主要討論「創作意識」的分類問題。
  • 4月11日,若干藝術界人士聚集台北市議會,召開「搶救台北市立美術館:來自藝文界的控訴」記者會。4月13 日,藝術家黃志陽等人發起「綠蛋行動」,在北美館前廣場演出「綠色死掉-綠色玩蛋、藝術玩蛋」行動劇,表達對館長張振宇諸多行政措施的不滿。經市府調查及各界辯論後,張館長於5月7日宣布辭職。
  • 4月14日,1996雙年展第十次籌備會,張振宇館長提出邀請蕭瓊瑞擔任第6位籌委,另雙年展視覺辨識系統 logo建議由李俊賢協助設計。
  • 5月底,第859次市政會議,市長陳水扁指示北美館,1996雙年展已籌備8個月,不能因張振宇館長去職而受影響,「仍要妥善如期舉辦完成,不能因而延期、中斷或取消」,並強調屆時將親自主持揭幕。
  • ‧1996雙年展第十一次籌備會,決議雙年展開幕日為7月13日;另討論李俊賢設計之雙年展logo有諧音「雙連展」之意,造型則為「合宅平安」之意。
  • 6月4日,張振宇館長卸任後,遺缺由教育局副局長劉寶貴女士兼代。
  • 7月13日,1996雙年展開幕,市長陳水扁蒞臨致辭。雙年展首度改以主題性策展取代以往徵件評審的競賽模式,並以「台灣藝術主體性」作為主題,突顯台灣本土美學為策展目標。展覽由6位不同領域的專家擔任策展人規劃議題,包括蕭瓊瑞的「系譜與檔案」、蔡宏明的「認同與記憶」、謝東山的「情慾與權力」、李俊賢的「視覺思惟」、路況的「環境與都會」及羅智成的「市民美學」;1996雙年展無論在規模及表現型式的多樣性,於北美館展覽經驗中皆是首次嘗試。
  • 11月8日,林曼麗女士接任第三任館長。
國內事件
  • 1月13日,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成立。
  • 3月23日,李登輝先生當選中華民國首任直選民選總統。
  • 3月28日,台灣第一條台北捷運木柵線通車營運。
  • 7月1日,〈文化藝術獎助條例〉正式實施,第九條「公有建築物所有人,應設置藝術品,美化建築物與環境,且價值不得少於該建築物造價百分之一」為台灣辦理公共藝術之法源。
  • 9月4日,創辦25年的《雄獅美術》雜誌自9月號(307期)後停刊。
1997 國內事件
  • 7月13日,四、五十位藝文界人士請願連署「將華山特區留下來作為藝文特區」。
  • 10月4日,台北縣美展首度跨出國際步伐,展出「河流:新亞洲藝術,台北對話」裝置大展。
1998 北雙事件
  • 5月25日,為1998北雙參展藝術家金小羅《非常上下》作品,去函總統府,請其協助藝術家於總統府入口處及前庭清掃、攝影,進行創作。
  • 6月10日,交通部民航局回函同意1998北雙參展藝術家蔡國強《金飛彈》作品可於6月13日下午13:15pm-13:30pm於北美館後方之中山二號公園發射升空進行創作。
  • 6月13日,北美館首次、也是台灣首次舉辦的國際雙年展「1998台北雙年展:欲望場域」開展,市長陳水扁蒞臨開幕式。該展邀請日籍策展人南條史生(Fumio Nanjo)策劃,在區域上,本屆選定集中於東北亞的日本、韓國、中國、台灣四國36位藝術家參展。展覽以「欲望」為核心,探討當代社會與城市議題。日本《美術手帖》、美國 Art in America 雜誌均特地來台報導,《紐約時報》亦有大篇幅報導,台灣參展藝術家為陳界仁、簡扶育、侯俊明、黃進河、劉世芬、蔡海如、王俊傑、吳瑪悧、吳天章、梅丁衍、袁廣鳴及魏雪娥等12位。
  • 6月13-14日,配合1998北雙,舉辦「1998台北雙年展:亞洲當代藝術研討會」,邀請中央研究院研究員蕭新煌、泰國獨立策展人阿賓那.坡西安納達(Apinan Poshyananda)、澳洲昆士蘭美術館副館長卡洛琳.特那(Caroline Turner)、舊金山現代美術館館長大衛.羅斯(David Ross)、日本東京現代美術館策展人鹽田純一、新加坡美術館館長郭建超、英國泰德美術館利物浦分館館長路易斯.畢格(Lewis Biggs)、德國法蘭克福現代美術館策展人馬利歐.凱雷莫(Mario Kramer)、韓國桂園造形藝術大學教授李榮喆(Lee Youngchul)、獨立策展人侯瀚如、李長俊、陸蓉之、蕭瓊瑞、黃海鳴等與談,討論主題包括全球化之下亞洲城市中產階級文化風貌、亞洲當代藝術現況、美術館中的亞洲當代藝術、國際藝術展中的亞洲當代藝術、亞洲當代藝術及其未來發展等。
  • 7月15日,北市府工務局發函北美館,有關蔡國強《廣告城》作品未經申請核准擅自設置廣告,應自行拆除改善。後於1998年7月27日經建管處邀集相關單位會勘結果符合規定,市府工務局同意備查。
  • 8月23日,《紐約時報》週日文化增版製作「1998台北雙年展」專輯,記者安德魯•所羅門(Andrew Solomon)給予該展極高評價。
  • 9月,日本《美術手帖》九月號刊登,雜誌記者來台採訪「1998台北雙年展」親訪市長陳水扁及館長林曼麗訊息。
國內事件
  • 2月,「SOCA現代藝術協進會」成立。6月公佈第一屆「SOCA新人獎」。
  • 7月1日,公共電視台正式開台。
  • 8月,台中「20號倉庫」開放,成為第一個鐵道藝術網路的據點。
  • 8月21日,蔡國強於省立台灣美術館進行爆破行動,名為「不破不立:引爆省立台灣美術館」。
  • 9月,首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由作家及前立委王拓先生所創辦,計有來自26個國家,290餘部電影參加競賽及觀摩。
  • 10月31日,中山美術公園正式啟用,首展「雕塑之野:台北二十世紀戶外雕塑展」由北美館規劃承辦。
  • 12月25日,馬英九就任台北市市長。
1999 北雙事件
  • 9月4日,推出「荒木經惟攝影展」,展出荒木經惟為1998北雙首次拍攝的台北影像及來台拍攝之台北夏季風情,展覽內容及呈現形同一件裝置作品。
  • 9月9日,台北市政府跨世紀活動工作小組召開會議,將北美館2000北雙列為台北市政府千禧年系列活動慶祝重點活動之一。
國內事件
  • 「第七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大會」正式邀請台灣以國家館身分參展,由國立台灣美術館承辦。
  • 1月,本年開始,每年1月《藝術家》雜誌公布一份由藝文人士勾選的「十大公辦好展覽」票選結果名單。
  • 2月6日,「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視盟)成立,創會之初約有156位會員。
  • 3月6日,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開館,舉行第一屆福岡亞洲美術三年展「溝通:通往希望的迴路」(Communications: Channels for Hope),邀請4位台灣藝術家王俊傑、陳順築、吳天章、林明弘參展。
  • 3月17日,核四開始動工興建,2000年政黨輪替後行政院宣布停建,隨即遭立法院彈劾,於2001年釋憲後復建。2015年7月1日耗費2,838億元、歷經36年興建、停建過程的台電核四廠,正式封存,封存計畫為期三年。
  • 7月2日,台中省立美館改名為國立台灣美術館。
  • 9月21日,台灣發生集集大地震,又稱九二一大地震,為台灣自二戰後傷亡損失最大的天災。
  • 11月6日,台北市文化局掛牌成立,首任局長為龍應台。原隸屬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的北美館改隸屬文化局。
2000 北雙事件
  • 4月1日,召開2000北雙第一次顧問諮詢會議。由林曼麗館長主持。會中林曼麗館長提出2000北雙不同於1998北雙之處在於:1.將提出更大的開放空間,在地域上並無限制;2.依展覽的觀念內涵主軸決定參展藝術家;3.展覽機制的建立。
  • 5月17日,2000北雙雙策展人傑宏.尚斯與徐文瑞,「開放約談」台灣藝術家,與藝術家面對面交換意見。
  • 6月,發布「2000台北雙年展」國際新聞。
  • 7月19日,館長林曼麗借調北美館任職4年後回任教職,職缺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黃才郎副局長兼代,並於同年9月1日上任館長。
  • 9月9日,旅美錄影藝術創作者鄭淑麗為其在2000北雙展出之作品《嗑高潮》(Fluid)進行演員試鏡,引起媒體關注。
  • 9月9日,2000北雙盛大開展,市長馬英九及文化局長龍應台蒞臨開幕式。本屆改以雙策展人之策略,邀請法國東京宮當代美術館館長傑宏.尚斯與台灣策展人徐文瑞共同策劃,展覽名稱為「無法無天」,共邀請16國32位藝術家參展,台灣參展藝術家為張夏翡、洪東祿、李明維、林明弘、王俊傑等5人,該展也是國內首次採用雙策展人策略,邀請一位國際策展人與一位台灣策展人共同策展。
  • 9月10日,舉辦「2000北雙:雙年展現象」座談會,議題包括:雙年展的角色、雙年展與在地藝術界的互動關係及北雙的未來,座談會由館長黃才郎主持,與談者包括策展人傑宏.尚斯、徐文瑞日本金澤現代美術館主任學藝員長谷川祐子、中國獨立策展人侯瀚如及英國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視覺藝術中心主任彼得•多若山科。
  • 10月30日,舉辦「2000台北雙年展:無法無天」座談會,由《藝術家》雜誌主辦,黃才郎館長主持,出席者包括林志明、林宏璋、吳金桃、陳香君、陳建北、黃海鳴、張芳薇、策展人徐文瑞等。討論議題為「從跨領域的思維角度,探討2000北雙的各個面向及所提供的論述空間」。
  • 12月,「無法無天:2000 台北雙年展」榮獲《藝術家》雜誌舉辦的年度十大公辦好展第四名。
國內事件
  • 1月,《典藏雜誌》發行第100期,同時將原先古今同體分割為二:《典藏古美術》、《典藏今藝術》。
  • 3月18日,台灣舉行總統選舉,最後由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副總統候選人呂秀蓮當選,是中華民國政治史上第一次的政黨輪替。
  • 6月27日,藝術家陳界仁及梅丁衍獲邀參加第五屆里昂當代藝術雙年展。
  • 8月30日,原擬議長安西路上作為台北第二美術館之預定地,正式定名為「台北當代藝術館」。
2001 國內事件
  •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成立,成員有陳志誠、許家維、周育正、羅仕東、李若玫、徐建宇等10餘位台藝大學生在板橋成立。
  • 1月1日,全面實施週休二日。
  • 1月2日,實施金馬小三通,為兩岸50年來首次直航。
  • 7月7日,原台北市政府舊廈(原建成小學校)主要廳舍,以公辦民營方式成立台北當代藝術館。
  • 6月8日,新加坡及香港首度參加威尼斯雙年展,與台灣被國際媒體並稱為「亞洲之虎」。
2002 北雙事件
  • 6月17日,召開記者會公布2002北雙由西班牙籍巴特繆.馬力與台灣王嘉驥擔綱雙策展人。
  • 9月2日,公布2002北雙主題及部分藝術家名單。
  • 11月12日,公布「2002台北雙年展:世界劇場」,共計邀請31位國內外藝術家參與展出,其中,國內藝術家6位。展出作品包括繪畫、雕塑、裝置、攝影、錄影藝術、新科技等各類作品。
  • 11月28日,舉行2002北雙預展開幕式,西班牙籍參展藝術家伊納奇.佳爾蒙迪亞(Iñaki GARMENDIA)與台灣「小護士樂團」於開幕式中合作表演巴斯克搖滾集錦「一擊又一擊」。
  • 11月29日, 2002北雙正式開展,本屆以「世界劇場」(Great Theater of the World)為策展主旨,企圖觀照今日「傳媒社會」形成的「影視奇觀」,台灣參展藝術家為侯聰慧、王雅慧、陳界仁、高重黎、李子勳及袁廣鳴等6位。
  • 11月29日,舉行2002北雙座談會,第一場討論議題:「美術館如劇場:展覽如戲」,由策展人巴特繆•馬力主持,與談者包括南條史生、狄克•斯諾維特(Dirk Snauwaert)、瓊•喬納斯(Joan Jonas)、和芮塔•麥布萊德(Rita McBride);第二場討論議題:當代藝術中的影像運用:假象與真實,由策展人王嘉驥主持,與談者有莎貝爾•卡蘿(Isabel Carlos)、費大為、徐文瑞及陳界仁。
  • 12月,「2002台北雙年展 世界劇場」獲當年度《藝術家》雜誌舉辦之十大公辦好展覽第一名殊榮。
國內事件
  • 3月29日,伊通公園以「另類空間」的代表團體,參與光州美術館舉辦的第四屆韓國光州雙年展。
  • 4月,國巨基金會與美國亞洲文化協會合辦第一屆「國巨科技藝術創作獎」。
  • 11月23日,由北美館前館長林曼麗主導推動的「C02台灣前衛文件展」開展,本展共同發起人有石瑞仁、黃海鳴、陳瑞文、林志明、倪再沁等五位。以不設策展人、不設主題,採邀請或徵件方式辦理,共有100-150位藝術家或團體參與。
2003 北雙事件
1月19日,舉辦「2002台北雙年展:世界劇場」座談會。座談會由黃才郎館長及策展人王嘉驥主持,與談者包括陳瑞文、顧世勇、黃海鳴、陳界仁等。
2004 北雙事件
  • 5月7日,展發會中決議北雙策展人為比利時籍的芭芭拉.范德林登(Barbara Vanderlinden)與台灣策展人為鄭慧華。
  • 8月4日,召開2004北雙主題公布記者會,本屆主題:「在乎現實嗎?(Do You Believe in Reality?)」。以「現實」為中心題旨,企圖突破當代藝術創作既有的格局,探討藝術的社會實踐層面及其相應之美學價值,強調藝術家涉入社會、政治現實中所具有的敏銳度與包容力,期望能為台灣藝術創作提供另一新的視域。
  • 10月23日,2004北雙開展,市長馬英九及文化局長廖咸浩蒞臨開幕式。台灣參展藝術家為林宏璋、郭奕臣、陳界仁、崔廣宇、劉和讓、葉偉立。惟本屆北雙因國外策展人范德林登的強勢主導作風,與之搭檔的國內策展人鄭慧華在展覽記者會、開幕式及研討會皆以「缺席」抗議。
  • 10月23-24日,舉辦2004北雙國際研討會,該座談會由范黛琳、鄭慧華與徐文瑞共同策畫,擬定三大主題:現代與現實、紀實與現實、藝術實踐與現實。與會的專家學者包括范黛琳、鄭慧華、徐文瑞、劉紀蕙、林志明、陳光興、雪梨大學教授葛森•哈吉(Ghassan Hage)、法國高等學院教授布魯諾•拉杜(Bruno Latour)、藝評家兼策展人歐圭•恩維佐(Okwui Enwezor)、柏林菲德列藝術中心館長華林•布爾思(Waling Boers)、參展藝術家瑪莎.羅絲勒(Martha Rosler)、林宏璋、盧杰、瑞克斯三人組(Raqs Media Collective)。
  • 10月29日,民生報記者黃寶萍撰述〈制度?經費?台北雙年展怎麼走下去?〉報導,指出北雙策展人之一鄭慧華和陳界仁、林宏璋等部分參展之台灣藝術家決定發起連署行動,要求文建會、台北市文化局和北美館共同正視北雙的組織制度、經費和籌備時間等問題。
  • 12月20日,部分藝術界人士發起「台北雙年展」體制建言聯署聲明,請願要求:1.成立「台北雙年展」專屬之策展及行政組織;2.在一年半以前宣布策展人,並開始籌劃作業;3. 北雙須比照一般國際雙年展的經費規模。
  • 12月,「2004 台北雙年展:在乎現實嗎?」獲當年度《藝術家》雜誌舉辦之十大公辦好展覽第三名。
國內事件
  • 2月,「青年樂生聯盟」成立,隔年2005年3月19日,「樂生保留自救會」成立。11月18日,樂生保留自救會法案組成立;聲援者組織漢生人權立法推動聯盟;開始在立法院推動「台灣漢生人權保障條例草案」立法運動,訴求反迫遷、保留樂生,要求樂生院指定古蹟、保護珍貴文化資產等。
  • 3月19日,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陳水扁、呂秀蓮在競選活動最後一天,陳水扁總統於台南市遭到槍擊受傷。
  • 8月4日,十多個藝文團體成立「創意華山促進聯盟」,督促政府公開辦理華山文化再造論壇,凝聚市民共識。
  • 9月11日,「金門碉堡藝術館:十八個個展」開幕,由藝術家蔡國強策展。
  • 9月12日,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展出「建築繁殖計畫:從台灣台南到義大利威尼斯」。
  • 11月19日,C04台灣前衛文件展「藝術轉近」揭幕,七個主題策展人為梅丁衍、王品驊、袁廣鳴、張惠蘭、潘小雪、李思賢和顧振清。
  • 12月31日,台北101舉行開幕典禮,宣告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時代的來臨。
2006 北雙事件
  • 5月26日,2006北雙雙策展人人選出爐,由美籍策展人丹.卡麥隆(Dan Cameron)與台灣策展人王俊傑擔綱。
  • 6月28日,公布2006北雙展覽主題:「(限制級)瑜珈」,試圖將當下熱門流行的活動作為一種象徵,探討全球化風潮底下,極端的價值觀之間的衝突及其多重可能性。
  • 8月30日,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發函北美館,針對2006北雙展出藝術家中,本國籍參展者僅有4位,且其中只有一位本國籍專業創作者,對此決策表達抗議。館方函覆說明,指出本屆參展藝術家41名,台灣藝術家其實有6名參展,比例佔14%。
  • 11月4日,2006北雙開展,參展國內外藝術家暨團體共41組,台灣參展藝術家為周孟德、陳逸堅、歐宗翰、VIVA、吳俊輝及王虹凱。配合展覽並舉辦國際論壇,以藝術家、策展人、藝術品收藏與委任製作為探討的主題。
  • 11月5日,2006北雙國際論壇由策展人丹.卡麥隆與台灣策展人王俊傑共同策劃,「藝術家論壇」部分由丹.卡麥隆主持,邀請本屆參展藝術家亞歷山大.阿瑞恰(Alex Arrechea)、陳逸堅(E Chen)、維凡.桑得拉瑪(Vivan Sundaram)、納利.華德(Nari Ward)以及蕾琴娜.希維拉(Regina Silveira)與談。「策展人論壇」則由王俊傑主持,受邀的策展人有韓國2006第6屆光州雙年展策展人金宣廷(Sunjung Kim)、香港獨立策展人張頌仁(Tsong-zung Johnson Chang)、2002年上海雙年展策展人長谷川祐子(Yuko Hasegawa)、2000年北雙策展人徐文瑞以及2004北雙策展人芭芭拉.范黛琳等人參與。北美館同時邀請日本森美術館館長南條史生擔任「藝術品收藏與委託製作論壇」主持人,由美國橘郡美術館館長丹尼斯.沙卡茲、義大利杜林市里弗利城堡美術館策展人暨2008雪梨雙年展藝術總監卡洛琳.克斯多夫-巴可幾夫,與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徐政夫出席。
  • 11月19日,北雙歷經第10年,舉辦2006北雙座談,討論提綱:1.台北雙年展舉辦十年的定位與意義;2. 2006台北雙年展呈現議題與面向觀察;3.台北雙年展與其他國際雙年展的舉辦策略及對應,座談由館長黃才郎主持,與談者包括王俊傑、王嘉驥、徐文瑞、鄭慧華、陳界仁和黃海鳴。
  • 12月,「2006 台北雙年展:〔限制級〕瑜珈」榮獲當年度《藝術家》雜誌舉辦之十大公辦好展覽第一名。
2007 北雙事件
  • 2月18日,上海雙年展主辦單位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李磊、廣州三年展主辦單位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璜生及該館當代藝術策展人孫曉楓等五位,應北美館之邀來台訪問。達成三項雙/三年展合作計畫:媒體與文宣資源合作、各自網站的協助行銷、貴賓及藝術家的相互邀訪及組團參觀、以及合辦研討會等合作模式。
  • 3月,黃才郎館長結束任期。同年8月,謝小韞任北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兼代北美館館長。自2009年1月1日起,專任北美館館長。謝館長後於2010年3月1日起轉任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 11月21日,公布2008北雙雙策展人出爐,由土耳其籍策展人瓦希夫‧寇東與台灣策展人徐文瑞攜手合作。
  • 12月11日,韓國釜山雙年展籌備委員會營運委員長李斗植(Lee, Doo Shik),偕行政執行長李尚(Sang-Sub Lee)、展覽專員朴敏姬(Min-Hee Park)應北美館之邀來台訪問。期間雙方針對北雙與釜山雙年展之雙方合作內容,提出關於文宣內容共享、媒體互訪報導、旅遊專案等作法。
國內事件
  • 2月1日,台灣高速鐵路正式通車營運,一日生活圈逐漸形成。
  • 3月14日,台北市政府林崇一副市長主持「2010年11月,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府內籌備委員(第4次)會議」,會中確立北市府以圓山展址舉辦花博會。
  • 6月,藝術家曾御欽受邀參展德國第十二屆卡塞爾文件展。
  • 10月13日,由國立台灣美術館策畫之首屆「2007亞洲藝術雙年展」開展,首屆主題為「食飽未?:一種觀察亞洲的角度」。
  • 12月底,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經營權由當代藝術基金會交回台北市文化局。
2008 北雙事件
  • 2月,「上海雙年展」及「廣州三年展」之主辦單位上海美術館館長李磊及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璜生,再度應北美館之邀來台討論雙年展合作事宜。
  • 2月22日,北美館發佈新聞表示2008北雙調整在九月舉辦,期與亞洲其他重要雙年展同月舉行。同時2008北雙將與上海雙年展、廣州三年展進行媒體與文宣資源合作、各自網站的協助行銷、貴賓及藝術家的相互邀訪及組團參觀、以及三個單位舉辦研討會等合作事宜。
  • 3月28日,公布2008北雙主題方向與國外部份參展藝術家。
  • 8月11日,公布2008北雙參展藝術家及展區。本屆共邀請26國48組團體/個人藝術家參展,其中有11位/組藝術家將在台灣進行現地製作。展區除了北美館主展場外,還包括台北啤酒廠、小巨蛋的大型戶外螢幕(天幕)、中山美術公園、捷運忠孝新生站與PDP電視,以及在齊東街13號日式宿舍前所實施的計劃。藝術家暨行動主義者奧立佛.雷斯樂(Oliver Ressler)將在雙年展的主題脈絡中推出名為「世界大一同」(A World Where Many Worlds Fit)的展覽,獻給對抗全球化的運動。
  • 8月20日,2008北雙參展藝術團體IRWIN作品:「NSK國家護照持有人」,「微型國家NSK」護照正式對外徵求申辦。申請辦理護照的民眾除有機會成為微型國家NSK公民,參與本次行為藝術外,過程中將有機會接受IRWIN藝術團體面談,並拍攝其過程,成為北雙作品內容。
  • 8月27日,2008北雙參展藝術家拉拉‧阿爾瑪雀紀(Lara Almárcegui)進行「台北市齊東街舊屋拆牆計畫」。同日下午1時30分於台北市齊東街日式屋舍進行現地製作,藝術家將拆解老屋外牆及牆後的細節顯露出來。
  • 8月29日,2008北雙參展藝術家沙索‧謝拉切克(Sašo SEDLAČEK)安排機器人於人潮來往眾多的西門町商圈進行「乞討」,其過程錄影記錄於展覽中展出。
  • 9月3日,舉行2008北雙四位台灣參展藝術家吳瑪悧、崔廣宇、Bbrother、余政達記者會。
  • 9月6日,舉行2008北雙開幕記者會。
  • 9月9日,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核定「台北雙年展與國際計畫辦公室作業要點」,成立臨時任務編組「雙年展與國際計畫辦公室」(以下簡稱雙展辦),主責任務包括:1.規劃並執行台北雙年展及參展威尼斯雙年展;2.研究、規劃國際當代藝術展及蒐集相關資訊;3.經營雙年展國際行銷;4. 重要當代藝術文獻資料收錄、建檔管理運用;5.進行亞洲、世界各地雙年展研究。
  • 9月12日,舉辦「2008台北雙年展論壇系列I:2008台北雙年展──世界大一同」,由藝術家暨社運人士奧利佛‧雷斯樂(Oliver Ressler)主持,邀請禪妮.貝格(ZannyBegg)、諾爾.道格拉斯(Noel Douglas)、佩特拉.葛許納(Petra Gerschner)、狄米屈.維倫斯基(Dmitry Vilensky)等人參與座談。
  • 9月13日,2008北雙盛大開展,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劉兆玄、市長郝龍斌及文化局長李永萍均蒞臨開幕式。本屆展場較之歷屆為廣,展覽探討台灣都會轉型、移工處境、移動性、邊界、分裂的國家和微型國家、戰爭、生態浩劫等議題。展覽周邊活動包括「2008台北雙年展國際論壇:戰爭辭典」及「游牧影展」。
  • 9月13日,舉辦「2008北雙論壇系列II:2008北雙的議題與表現」,由石瑞仁主持,黃海鳴、梅丁衍、陳建北、張元茜、黃建宏等人參與座談。
  • 9月13日,「2008北雙論壇系列III:國際雙年展的主流趨勢、省思及台灣處境」,由策展人徐文瑞主持,瓦希夫.寇東與林宏璋與談。
  • 9月13日,2008北雙開幕造勢活動「暴走思樂冰」音樂表演於台北啤酒廠棚子區演出。
  • 9月14日,2008北雙外圍活動「游牧影展」於中山美術公園開幕舉行。
  • 9月14日,2008北雙開幕時間提前至9月原因說明,舉出調整至9月雖壓縮籌辦時間,但卻提供掌握爭取國際訪客的重要條件,有利於加入亞洲各大雙年展(釜山、上海、廣州)同時舉辦之行列,試圖以「藝術羅盤」策略聯盟的行銷概念,規劃行銷資源、媒體互訪,作為與上海、廣州三館連動的跨城市行銷專案。
  • 10月24日,舉辦「2008台北雙年展國際論壇:戰爭辭典」,由徐文瑞與「戰爭辭典」網站(Dictionary of War,www.dictionaryofwar.org)策劃人弗羅倫‧史耐德(Florian Schneider)共同規劃,邀請黃海昌、葛瑞格利‧修列(Gregory Sholette)、李士傑、阿里‧何凱(Ali Akay)、拉威‧桑德蘭(Ravi Sundaram)、夏娜•阿南德 (Shaina Anand )、尼可斯‧帕帕斯特爵迪(Nikos Papastergiadis)、布萊特‧尼爾森(Brett Neilson)、提門‧波格達(TilmanBaumgaertel)等國內外藝術與學術界人士,共同闡述當代戰爭論述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關鍵概念,探討每日可見與不可見的暴力與衝突,包括軍事、經濟、文化、以及社會各層面的權力關係。
  • 12月,「2008 台北雙年展」榮獲當年度《藝術家》雜誌舉辦之十大公辦好展覽第三名。
  • 2008北雙參展藝術家楊俊,於雙年展展出期間在北美館旁中山美術公園創作設置了「一個當代藝術中心,台北(提案)」』場所,此提案試圖勾勒出一個台北當代藝術中心未來的藍圖。
國內事件
  • 9月,北美館推薦5位藝術家(陳怡潔、廖堉安、許哲瑜、邱建仁、許唐瑋)赴韓參加「2008 釜山雙年展」,藉此擴大雙年展之文化交流與城市對話。
  • 11月1日,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家:2008台灣美術雙年展」,由策展人王嘉驥策劃。
  • 11月8日,由邱再興文教基金會主辦「第一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主題「居無定所」在鳳甲美術館展出。
2009 北雙事件
12月1日,公布伊朗籍提達.佐赫德及林宏璋為2010北雙策展人。
國內事件
  • 4月1日,洪建全基金會覓空間舉辦「金融風暴下藝術家的生存危機」論壇,集結藝文界與關注國內藝文發展的人士共同參與討論,期望透過藝術工作者與公民群體力量,導正公僕脫序的藝術政策演出,並使其正視藝術工作者的權益。
  • 7月,「國家文藝獎」視覺藝術得主出爐,獲獎人為陳界仁,成為此領域最年輕的得獎人。
  • 8月24日,以徐文瑞、楊俊為首的三十多位台灣當代藝術界人士,自主發起「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協會」。
2010 北雙事件
  • 7月15日,公布2010北雙展覽全貌與參展藝術家名單。展覽架構包括:兩年計畫、特別企劃(九月事件、藝術家影院、演講劇場、閉幕式)、聯動計畫、衛星計畫等。
  • 7月28日,館發會中討論參展藝術家饒加恩作品《夜間美術館》,藝術家規劃於11/6-11/14期間白天花博開放時關閉北雙;反之,花博結束參觀後北雙則開放參觀。決議該案因執行難度太高,礙難實施。
  • 8月12日,參展藝術家克里斯坦‧揚可夫斯基(Christian Jankowski)作品《館長剪輯版》,徵求北美館館長候選人報名參賽。該作品模擬電視節目選秀方式拍攝館長選拔過程,過程也成為展覽的一部分。
  • 8月14日,公布參展藝術家白雙全「讓藝術家陪你回家」計畫。該計畫從雙年展展前7天至開幕後7天共14天,藝術家每天在美術館大廳等待一位或一群讓他陪著回家的觀眾。此計畫讓藝術家和觀眾站在一對等位置,彼此認識和發現,既強調交流和信任重要,亦重視創作過程中的偶遇和隨機性。
  • 8月23日,於非凡電視台第八攝影棚錄製參展藝術家夏哈布‧夫都烏希(Shahab Fotouhi)作品《電梯橋段》。此作品由策展人提爾達‧佐赫德(Tirdad Zolghadr)擔任主持人,搭配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及前立法委員雷倩,共同舉行一場電視座談會,並於電視頻道公開播出。現場由提爾達引導主持,從文化政策與遠景出發,關照籌備中的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其與民眾參與、城市發展、藝術的角色等延伸至文化建設等軟硬體規劃之相關探討。
  • 9月,2010北雙與「國際前鋒論壇報」進行廣告合作,在香港赤臘角機場、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以及2010北雙展期間亞洲飛往台北的班機上提供訊息,使北雙之行銷走向更廣遠專業。
  • 9月1日,發布新聞稿介紹2010北雙6位台灣參展藝術家,包括張允菡、饒加恩、邵樂人、石晉華、王雅慧及葉偉立。
  • 9月2日,公布參展藝術家凱莉‧楊(Carey Young)之創作行動「糾紛排解」,該行動將於淡水捷運站廣場,安排兩位專業仲裁人為民眾免費提供仲裁諮詢,藝術家試圖將「衝突」提昇到更廣的議題。
  • 9月7日,舉行2010北雙開幕記者會,本屆計有24組參展藝術家38件作品參展,其中20件為委託創作之新作品,本屆雙年展規劃一連串的密集活動與事件,以及開放民眾親身參與藝術創作的產生,希望動員整個城市的藝術活力。
  • 9月7日,2010北雙開幕
  • 10月1日,為建立與國際藝術圈之學術性合作平台,北美館研究組規劃「領航:國外專家訪問計畫」,議題為「觀察2010台北雙年展與全球雙年展」,邀請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吳金桃、前廣東美術館館長及廣州三年展策展人王璜生、日本山口大學美術系副教授藤川哲及英國倫敦大學考陶爾德藝術學院教授Julian Stallabrass 進行座談。王璜生與Julian Stallabrass並分別以「從廣州三年展到CAFAM展:看中國雙年展的趨勢」及「全球化理想的裂隙」進行專題演講。
  • 12月,「2010 台北雙年展」榮獲當年度《藝術家》雜誌舉辦之十大公辦好展覽第三名。
國內事件
  • 3月,行政院文建會配合推動華山創意文化園區計畫,將園區西側整體規畫,並以引入民間投資興建營運方式,推動設置「文化創意產業旗艦中心」。
  • 4月,立方計劃空間(TheCube)成立,由鄭慧華與羅悅全主持。
  • 5月底,台北當代藝術館改選13位新任董事會成員,在推選董事長的會議上,由列席的文化局長謝小韞提出興建台北市第二美術館的動議。
  • 8月9日,勞委會初步審查通過,將「藝術創作」增列至職業工會分業表,藝術創作可望成為職業類別。10月,「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成立。
  • 8月19日,國立台灣美術館推選8位不同世代的台灣藝術家於南韓光州雙年展期間,在光州市立美術館展出「複語.腹語:台灣當代藝術展」,呈現台灣當代藝術風貌。
  • 10月4日起,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籌畫首屆「台灣當代藝術論壇雙年展」,共有25組藝術家及團隊參與。
  • 11月6日,台北市舉行的國際園藝博覽會(簡稱花博)。同時間,由藝術家高俊宏等人發起的《act》01號出版,試圖以一系列行動手冊喚起民眾對花博問題的審視。
2011 北雙事件
  • 9月21日,對外徵求2012北雙策展人/團隊,共有2組國內策展團隊遞件。國際策展人部分,共邀請4位策展人提案,初審結果有5份提案進入複選。
  • 10月12-15日,進行2012北雙複審面談評審會議,評審由雙年展辦公室張芳薇主任、策展人王嘉驥、徐文瑞、西班牙國立巴塞隆納當代美術館長巴特謬.馬力(Bartomeu Mari)與廣島當代美術館策展人神谷幸江等5人擔任。5位評審針對5份提案之理念及其可行性進行評估,並考量提案策展人過去策展資歷、創意統合能力、專業歷練、溝通能力,結果安瑟姆‧法蘭克的提案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獲評審青睞。
  • 11月15日,發佈新聞稿,公布2012北雙將由德國籍的安瑟姆.法蘭克(Anselm Franke)擔綱策劃。
  • 11月22日,舉行策展人安瑟姆.法蘭克與媒體見面記者會。
國內事件
  • 5月4日,總統馬英九受日本《朝日新聞》專訪時表示,希望故宮文物赴日展覽,能用「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正式名稱,並對日本國會通過「海外美術品等公開促進法」讓故宮文物可有司法免扣押的權利,以及故宮文物可能在日本展出等提出說明。
  • 6月,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由國立台灣美術館推薦、陸蓉之策畫的「未來通行證:從亞洲到全球」,以及台北當代藝術館推薦、法國電影館前館長多明尼克.巴依尼(Dominique Paini)和林志明共同策畫的「春德的饗宴」皆被列入為平行展之列。
  • 10月7日,總統馬英九宣布大故宮計畫啟動。
  • 11月17日,由張鐵志、鴻鴻、陳界仁等藝文界人士所組成的「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成立網站發布連署聲明,提出包括文建會主委下台等九大訴求。18日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向行政院長吳敦義提出書面辭呈請辭獲准,為耗資新台幣2億1500萬元的國慶晚會音樂劇《夢想家》負政治責任。
2012 北雙事件
  • 7月17日,公佈2012北雙展主要架構以及部分參展藝術家名單,展覽主題為「現代怪獸/想像的死而復生」。
  • 9月14日,舉行參展藝術家亞當.艾弗凱涅(Adam Avikainen)之現地製作計畫「姜冰川」記者會,藝術家反思生態環境的怪獸性災害,超越人類想像的自然生態極限。
  • 9月18日,發布台灣藝術家張照堂、陳界仁參展2012北雙新聞。
  • 9月20日,舉行「微型博物館」系列之「葫蘆博物館」記者會。策展人港千尋強調葫蘆用於掌握水與空氣的流動性,藉以思考當下的核子能源使用。
  • 9月22日,舉行2012北雙國際演講會「創意入侵:札克‧季思的跨領域冒險」,設計師札克.季思介紹2012北雙視覺設計理念。
  • 9月25日,舉行參展藝術家漢娜‧赫紀希(Hannah Hurtzig)《等候大廳•現代性場景》作品發表記者會,該作品於9月29日開幕當晚於北美館大廳設立談話室舉行對談活動,邀請十多位藝術家、理論家、行動分子,包括曾煥堂、吳嘉苓、崔愫欣、鄭陸霖、陳界仁、鄧兆旻、邱若龍、達吉斯.巴萬(郭明正)、何東洪、黃慧瑜、港千尋(Chihiro Minato)、約翰‧帕爾曼西諾(John Palmesino)、巴文德.貝弗爾(Bavand Behpoor)、安森.法蘭克(Anselm Franke)、路易斯.雅克伯(Luis Jacob)、巴奈.庫穗等各界人士參與,當晚之對談紀錄後續也在展期中持續播放。
  • 9月27日,於士林運動中心舉行「韻律博物館」參展藝術家法蘭西斯柯‧卡馬丘(Francisco Camacho)特別計劃:360度式計畫記者會,開課教授360度旋轉游泳技法。
  • 9月29日,「2012台北雙年展:現代怪獸/想像的死而復生」開展,副總統吳敦義、市長郝龍斌及文化局長劉維公均蒞臨開幕式。參展藝術家共47組,6個微型博物館,展覽分別在北美館及士林紙廠展出,台灣參展藝術家有9位。
  • 9月29日,舉行2012北雙國際演講會,策展人安森.法蘭克主講「展覽的政治:神祕學、影像與空間」,並邀請參展藝術家約翰.帕爾曼西諾(John Palmesino)、艾瑞克.波特萊爾(Eric Baudelaire)分享其創作。
  • 10月30日,2012北雙推出行動APP,民眾可藉此APP程式瀏覽閱讀雙年展主題精要。
  • 12月,「2012台北雙年展:現代怪獸/想像的死而復生」榮獲當年度《藝術家》雜誌舉辦之十大公辦好展覽第二名殊榮。
國內事件
  • 2月1日,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接任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表示首要目標是準備申請台北為世界設計之都。
  • 3月9日,尼可拉•布西歐(Nicolas Bourriaud)受邀參加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所舉辦的「世界藝術大學校長論壇」,來台期間除了和國內學界進行交流,也藉此拜訪本地藝術家、評論家、策展人以及藝術空間等。布希歐曾於2000年及2012年造訪台灣並參觀北雙,之後擔任2014北雙策展人。
  • 4月23日,由台北市政府和台北文創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的「松山菸廠文化園區BOT案」舉行上樑典禮,宣告整體主結構已如期完成,預計2013年5月完工並對外營運。
  • 5月20日,文建會改制為文化部,龍應台為首任部長。
2013 北雙事件
  • 11月14日,公布2014北雙由尼可拉.布西歐擔任策展人。布西歐為國際知名策展人、評論家及藝術史學者,現為法國高等美術學院院長(ENSBA, ÉcoleNationaleSupérieure des Beaux Arts)。其在1998年發表的美學著作《關係美學》(Relational Aesthetics),已被奉為當代美學經典,也讓他成為1990年代西方當代藝術評論中最具影響力的作者之一。
  • 12月29日,策展人布西歐進行專題演講,講題為「藝術與其新生態體系:關係概述」。
國內事件
  • 11月18日(加拿大時間),國際工業設計社團協會(Icsid)正式宣布,台北市獲選為「2016世界設計之都」,成為繼義大利杜林、韓國首爾、芬蘭赫爾辛基、南非開普敦之後,全球第五座設計之都。
  • 8月3日,陸軍義務役下士洪仲丘死亡案引發社會關注,超過10萬民眾走上街頭,最後迫使立院朝野協商並修正通過〈軍審法〉部分條文,讓現役軍人非戰時犯罪回歸一般司法機關追訴、審理。
  • 5月起,食品安全主管單位檢驗發現,有不肖業者使用未經核准之順丁烯二酸酐化製澱粉等添加物於常用食品,爆發所謂「毒澱粉事件」。
  • 6月21日,國策顧問郝明義於網路公開發表一篇文章〈我們剩不到24小時了〉,以出版從業人員角度闡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簡稱服貿)簽訂的暫緩呼籲;22日在上海,由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與中國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共同簽訂。
  • 10月起,台灣發生的一系列食品業者被查獲以造假方式生產食用油的「黑心油事件」。
2014 北雙事件
  • 5月22日,公布2014北雙策展主題及參展藝術家名單。本屆主題:「劇烈加速度(The Great Acceleration)」,策展人挪用了科學界對於本世紀人類活動劇烈改變地球生物樣貌的現象,所提出的一種新地質紀元假說──「人類世(anthropocene)」,藉此來檢視當代藝術如何定義與表現我們的世界。本屆有54組參展藝術家或團隊參展,其中將有20件為2014北雙量身製作的作品,包括10位台灣藝術家也透過在地與全球的雙重視角,為展覽主題提供一條思考的路徑。
  • 7月19日,配合2014北雙舉辦一系列跨領域專題講座,邀請12名講者以生命想像、網路機器人、農業與環境與科技語言等4大項議題,勾勒出台灣10多年來對於環境、生物、物件與科技的想像與相關脈絡。
  • 9月12日,2014北雙開幕,副總統吳敦義及北市長郝龍斌出席致詞,泰籍藝術家蘇拉希•庫索旺擔綱演出「黃金幽靈」。
  • 9月13日,舉行「2014台北雙年展」圓桌論壇,與談者包括布西歐、黃海鳴館長及8位參展藝術家(瑪莉亞‧洛博達Maria Loboda, 納撒尼爾•梅勒Nathaniel Mellors, 島袋道浩Shimabuku, 安妮卡•伊Annika Yi, 楊慧圭Haegue Yang, 尼爾.貝盧法Neil Beloufa,林國威及黃博志)各以不同身分就「藝術家、機器與自然」為題進行面對面的討論。
  • 9月13日,呼應2014北雙,由林宏璋、陳愷璜策畫之「即興學院」工作坊於北美館D展區展開。
  • 9月14日,策展人布希歐與國內知名的東方哲學家與美學家蕭振邦教授、提問人張一中,以東、西方不同的觀點就「關係」一議題進行交流對話。
  • 10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之非政府機構「國際藝評人協會」主席,也是Artforum的撰稿人巴鐵立博士(Maerk Bartelik)以「由亞洲雙年展延伸出的一個正在興起的另類典範」為題,於北美館發表其在亞洲觀展後的分析。
  • 12月,「2014台北雙年展:現代怪獸/想像的死而復生」榮獲當年度《藝術家》雜誌舉辦之十大公辦好展覽第二名殊榮。
國內事件
3月18日,當晚9點,上百位青年學生以突襲方式,衝進立法院議場,抗議服貿協議審查過程黑箱作業,並且展開長達19小時的佔領行動,群眾高喊「退回服貿,捍衛民主」口號為訴求。被稱為「太陽花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