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ENG
:::
協商劇場

議題4:核廢的未知數

協商劇場現場照。

核廢料議題是時間尺度長且跨域的議題,不只技術層面的探究,更需要社會層次的共同認識;在台灣,核能與核廢的爭議則是與政治民主化同步並進的重要議題。目前,核廢料處理的焦點為北海岸的核電廠除役與高放射性廢棄物處理的困境:面對核一廠實質除役與核廢料貯存設施啟動的僵局,在中央與地方層級都有不同的思考與論述,至今尚未出現解方。對此,本次協商情境將以行政院「非核家園專案推動小組委員會」會議和會後委員立場聲明為主體,期待透過與會者的跨域特質,展現社會端各利害關係社群的政策參與和協商能動性。加上與非人角色的對話,一起反思這跨時間尺度的技術物如何影響人類社會的政治協商;又如何在土地重生共同願景下,探討推進核廢處理的可能性。

杜文苓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環境規劃博士,現任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兼創新國際學院院長、EASTS(東亞科技與社會)期刊副主編,同時也是政大民主創新與治理中心主任。學術專長為環境治理、科技與社會、風險溝通、公民科學、公共審議等。長期關注環境民主課題,推動跨域研究與公共審議實作,參與金鐘獎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獲獎影集《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的計畫主持。

羅凱凌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德國杜賓根大學博士候選人。現為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民主創新與治理中心副主任。她關心公共參與、跨域治理、政策溝通、民主治理等議題,長期推動參與式治理、公共審議、指標性案例之創新與發展等規劃與執行活動。

楊智元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他強調科學知識在政策過程當中所展現的公共合理性權威,並重視工程技術選擇所傳達出的累積性文化意涵。研究案例包含電力工程調度、專家費率審定會、在地化的太陽能安裝等。近期研究則轉向人類世科學對於人文社會科學的挑戰與對話。

圖片出處:政大民主創新與治理中心 攝影
圖片出處:政大民主創新與治理中心 攝影
圖片出處:政大民主創新與治理中心 攝影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