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ENG
:::
協商劇場

議題2:治理助孕科技

協商劇場現場照。

人工協助生殖科技分離了生殖與性,創造了無須透過異性戀性交而能生育的可能性。然而,台灣的「人工生殖法」限定不孕的異性戀夫妻才能使用,目前有不少社群主張開放單身男女與同志伴侶,也要納入使用資格,達成生育子女的理想。同時,從環境生態的角度,人口爆炸已造成地球許多危機,也有關切環境的人士質疑,是否要以助孕科技,製造更多以血緣基礎的新生兒?台灣的「人工生殖法」該如何修改?我們使用助孕科技的方式,可以有什麼樣的設計?終究來看,這個時代的造人科技,應該看重哪些價值、又有能什麼樣的創新?本議題將以公聽會的形式,探討是否要修改人工生殖法。在經歷非正式協商之後,部分成員將建立公益法人精子銀行籌備會,並召開記者會說明精子銀行的宗旨及運作方式。

吳嘉苓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社會學系博士,現任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主要專長領域為醫療社會學、性別研究,科技與社會研究。目前從事的研究主題包括臺日韓的生殖科技爭議、風險治理與身體政治,另類科技社會運動等,並與一起專注生育議題的朋友,創辦成立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生動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