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ENG
由於科學家不可能完整地研究臨界區,因此在特定幾處觀測站集齊多套儀器,例如位於臺灣中部的太魯閣峽谷。之所以相中該地,是因為這裡諸如地震、山崩、侵蝕、風化等地理動力格外活躍。 超抽地下水造成的海岸沉陷,是全球性的開發主義所產生的惡果,從雅加達乃至紐奧良,到處都有同樣的現象,尤其可見於泰國與菲律賓各地的魚蝦養殖池。 動態自造實驗室是集結跨領域專業的團隊,專注創作並使用另類能源的研發。 你腳下的世界,是孕育許多生命的溫床。例如由龐大複雜的菌絲網絡組成的真菌附著在樹的根系,並與之共生。在2017年的影片《悲傷菇農》裡,芬內拍攝一間曾經是地下石膏採石場的養菇場。 巴里德河難民營(Nahr el Bared refugee camp)位於黎巴嫩北部通往敘利亞的沿海公路上,距離首都貝魯特約一百公里。自1949年起,這裡收容來自巴勒斯坦的難民,並於1969年開始擁有治外法權,具備軍事與政治上的自主性。 來自南臺灣排灣部落的武玉玲以回收布、羊毛、棉、銅、絲、琉璃珠創作雕塑,織出有機物或植物的形體。她使用排灣族的「纏繞」(lemikalik)技法,循同心圓將部落貴族的生命記憶織串在一起,造就一處持續對話與聯繫的場所。 鋰礦廣泛分布在海洋至地球表面的含礦層,是最輕的金屬和固體元素,具高活性和易燃性。當今電池的儲能技術廣泛被運用,作為供電核心的鋰離子需求量愈來愈高,主要從安第斯山脈的烏尤尼鹽沼及青藏高原的扎布耶湖採礦提煉而得。 尤利.奧羅在影像裝置裡探討「非洲苦艾」( Artemisia afra)這種原民藥用植物。非洲苦艾可以有效治療並預防瘧疾,也可當茶飲沖泡。然而,世界衛生組織偏好具全球影響力的製藥業,並不建議非洲苦艾的治療方式。 在太魯閣峽谷的現場,觀測臨界區的科學家在戶外設置了一些工具。他們特別安裝了近即時監測網絡,以調查天氣如何造成走山,以及山崩又如何影響氣候。 「觀察」是提高對臨界區敏感度的關鍵過程。峨塞作品中的植物、菌類及其他種類的草木植被,以極精準的細節呈現其幾何及重覆的樣態,即是這種觀察下的產物。 海洋是一個感官中樞系統:在其複雜的動態中,它記錄著地球的變化,再將地球的循環銘刻於生命形態的動態之中。它是我們所居住的星球上,最具變動性及敏感性的構件。 在孟加拉,稻米種植與分配是一部血淚斑斑的歷史,本作品將該國最大的一間社區穀物銀行保存的檔案文件和照片,跟稻穀和植物的藍曬法照片並置。 阿米泰吉的圖像取材多樣,包括新聞、社交媒體、他個人的回憶與寫生素描。 儘管人們習慣將萬物歸類到不同領域,但這個裝置卻嘗試探索電影如何以不同方式,想像、描繪並體現眾多存有間的交會碰撞。 在美術館南進門旁的庭園中,一個蜂巢在一座女性雕塑的頭上不斷增生。 《變異派學校》探討非洲大陸未來的種種表徵,聚焦於非洲後獨立時代的建築和塞內加爾的政治烏托邦。 (不完全無限的數學符號)提示一種介於盈滿及虛空、連續及中斷之間的交互作用,指涉過渡的狀態。 三年前,在臺灣南部,一群與峨塞同部落的年輕人,在其傳統領域進行田野研究後,感染了某種神祕疾病。 沼澤智慧,2018–2020

窩於牆內的生態系,其中的自然形態有機地與數位生命形式融合。《沼澤智慧》以「非地方神經網絡」(NoPlace NeuralNetwork,NNN)這種條件式人工智慧為基礎,揭示神經網絡創造新奇視覺意象的能力。 回歸大地意味著重新思考所有的生產手段,其中也包含了文化網絡。這項計畫發展出一系列的行動、研究與工作坊,探討展覽製作過程中大氣現況的政治意涵。
:::

實地星球

如果你知道全球化星球的現代化計畫正走入死局,那麼你會去哪裡?如果要按現代的生活方式,必須耗掉整整六顆地球的資源,那麼想生活在單一個行星的範圍內時,你該怎麼辦?

也許正是時候下定決心永遠著陸在地球上,並且看看我們可以一起居住在哪裡。當然,這星球是很不一樣的大地。若要登陸實地星球,必須學會用不同的方式看地球:把自己鎖定在臨界區內,並受行星界限的約束。由於「實地星球」的模樣目前仍很難理解,因此我們提出幾種接近它的方式。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