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rojects 參展作品

AGNÈS VARDA (艾格妮・娃達,比利時/法國)

1928年生於比利時,艾克斯艾爾。
現居法國,巴黎。



作品圖片
馬鈴薯烏托邦
錄像裝置


「在我的電影中,我總是想教人們深入觀看。我並不想展露事物,而是想帶給人們觀看的欲望。」-艾格妮・娃達

艾格妮・娃達最初的職業是攝影記者,而在1954年-憑著有限的拍電影知識-她寫出第一部電影劇本《短角情事》(1954),並擔任導演。從影片結構和美學而言,這部低成本的劇情片可被視為以馮索瓦・楚浮和尚-盧・高達為首的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前身之一。後來,她接著拍攝數量龐大的各類影片, 包括左翼政治傾向的電影,如《遠離越南》(1967,與克利斯・馬蓋(Chris Marker)、亞倫・雷奈(Alain Renais)等人合導),或《黑豹》(1970),和女性主義電影,像是《克萊歐的五到七》 (1961)、《幸福》(1964年)、《一個唱,一個不唱》(1977) 和《無法無家》(1985) 。不論是以劇情片或紀錄片的形式,她的電影都在觀察並記錄現實,同時在形式的關注上加以實驗。

至於她最近的記錄片《艾格妮撿風景》(2000),華達以迷你數位攝影機聚焦在一項古老的行業上-踏遍收割過的田疇,尋剩餘的小麥或馬鈴薯。她以這種方式創造出一幅現代拾穗者的肖像,他們基於需求或是透過行動主義,來運用社會的棄擲之物。在此浮現出資本主義和都會生活中的景象,具有批判性,又深具人性。

拍攝記錄片時,娃達碰巧撿到許多心形的馬鈴薯。她把這種素材用於她為當代藝術背景所創作的藝術計畫,這是包含三部影片的裝置,標題為我《馬鈴薯烏托邦》(2003),並在第五十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展出。娃達本人也出現在這組短片三部曲中,這些影片投影在一個空間裡,其中有700公斤的馬鈴薯緩緩吐芽,同時進行著現場表演:娃達身披乳膠製的馬鈴薯裝束,頌讀出各種馬鈴薯的名稱,並鼓勵觀眾進入這件裝置作品。這項不尋常的對馬鈴薯的致敬溫柔地傳達烏托邦的冀望,以及社會自發的可能-可以被甚至是最卑微和平庸的蔬菜所激發。

http://www.indiewire.com/people/int_Varda_Agnes_010308.html
http://www.geocities.com/Paris/Metro/9384/directors/varda.htm
http://www.filmref.com/directors/dirpages/varda.html
http://movies.yahoo.com/shop?d=hc&id=1800103328&cf=gen&intl=us
http://www.egs.edu/faculty/varda.html
http://movies.yahoo.com/shop?d=hc&id=1800103328&cf=gen&intl=us
http://www.egs.edu/faculty/varda.html
http://www.sensesofcinema.com/contents/directors/02/varda.html
http://www4.cca.gov.tw/movie/cinema/women/women_02.htm
http://www.wmw.com.tw/rainbow/film%20intro/f-con.htm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joshua/3/1237417467/20040412113548/
http://www4.cca.gov.tw/movie/festivals/woman_08.ht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may/23/life/article-1.htm
http://www.wmw.com.tw/rainbow/agnesvarda/a-conten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