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參與者 >
侯志仁 & 鄧信惠 Jeffrey HOU & Dorothy TANG
植物眼中的臺北,2018

如果植物有眼睛,它會怎麼看一座城市?

 

北,植物也是居住於城市的一分子,它們以刻意與不經意的形態生存於都市環境中。如人類一般,都市植物族群也有各自的生命歷程,它們可能來自遠方,成為城市的行道樹或觀賞型植栽;它們也可能是不起眼的雜草,在水泥叢林的夾縫中突破困境、奮力求存。在步伐快速的現代城市中,植物或許是旁觀者,也可能是參與者,利用、適應和改變我們所熟悉的城市環境。從植物眼中看城市,代表著一種視線與觀點的翻轉。

 

《植物眼中的北》的素材源自2018年夏天,在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舉辦的一場國際工作坊。來自亞太地區不同國家的大學與研究所學生,在兩位參展人侯志仁與鄧信惠,以及生態學與攝影專家的指導下,每位學生分別化身為一個物種,從植物生理結構與棲地環境開始,探索各種植物眼中的臺北。

 

在日益人工化的環境當中,隨著氣候變遷與熱島效應的催化,我們想像城市中的植物開始突變,產生了視覺;我們想像它們會以什麼不同於人類的方式,來凝視這座城市?從植物的視線中,我們期待看見平常視角以外的事物。在跳脫以人為中心的視野的同時,由植物眼中看臺北,事實上也將植物「擬人化」,進而模糊了生物、自然與非自然之間的界線,我們得以目睹「自然」與「後自然」間的界域。


 

工作坊合作講師:黃啟東、潘世豪 
工作坊學員:安小萌、陳柏羽、簡心成、Juliana HOM、許俊陞、葉佩玲、林秀芊、林詩語、林瑋新、林曄、冼蔚然、王奕翔、袁嘉敏、章詩悅、周靜怡
工作坊講評:張華蓀、鄭景雯、周序樺、林鼎傑、林芝宇



侯志仁,1967年出生於臺灣,現居住及工作於西雅圖。
鄧信惠,1981年出生於美國,現居住及工作於香港和美國劍橋。

 

講座與小組討論
植物眼中的臺北
講者:侯志仁 & 鄧信惠
日期:2018/12/22
時間:14:00
地點:地下樓生態實驗室

撞視: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侯志仁 & 鄧信惠,《植物眼中的臺北》(影像截圖),2018,錄像裝置、複合媒材,尺寸視空間而定。錄影:袁嘉敏;剪接:潘世豪
撞視: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侯志仁 & 鄧信惠,《植物眼中的臺北》(影像截圖),2018,錄像裝置、複合媒材,尺寸視空間而定。錄影:袁嘉敏;剪接:潘世豪
窺視:械葉牽牛(Ipomoea cairica)。侯志仁 & 鄧信惠,《植物眼中的臺北》(影像截圖),2018,錄像裝置、複合媒材,尺寸視空間而定。錄影:冼蔚然;剪接:潘世豪
窺視:械葉牽牛(Ipomoea cairica)。侯志仁 & 鄧信惠,《植物眼中的臺北》(影像截圖),2018,錄像裝置、複合媒材,尺寸視空間而定。錄影:冼蔚然;剪接:潘世豪
漠視: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侯志仁 & 鄧信惠,《植物眼中的臺北》(影像截圖),2018,錄像裝置、複合媒材,尺寸視空間而定。錄影:簡心成;剪接:潘世豪
漠視: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侯志仁 & 鄧信惠,《植物眼中的臺北》(影像截圖),2018,錄像裝置、複合媒材,尺寸視空間而定。錄影:簡心成;剪接:潘世豪
侯志仁 & 鄧信惠,《植物眼中的臺北》,2018,錄像裝置、複合媒材,尺寸視空間而定
侯志仁 & 鄧信惠,《植物眼中的臺北》,2018,錄像裝置、複合媒材,尺寸視空間而定
侯志仁 & 鄧信惠,《植物眼中的臺北》,2018,錄像裝置、複合媒材,尺寸視空間而定
侯志仁 & 鄧信惠,《植物眼中的臺北》,2018,錄像裝置、複合媒材,尺寸視空間而定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