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參與者 >
圖爾.格林富特 Tue GREENFORT
原杉藻屬,2017–2018
白頭翁,2018

圖爾.格林富特的作品探討定點的環境特性,希望大家關心更廣泛的生態問題和人類、自然、文化、科學、工業之間的關係網路。

 

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裡,格林富特注意到三層樓高的玻璃中庭,尤其是從冷氣房進入這個空間時身體的感受。中庭裡面除了有植物,還為美術館員工提供陽光和空間,讓他們可以在自然般的環境中吃東西、休息、聊天、做運動。

 

在這中庭裡放置有數件大型混凝土盆栽,格林富特發現這些盆栽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們已經成為白頭翁的家——這種臺灣的地方性鳥類,經常被作為鳴禽圈養。他在美術館拍攝的新影片捕捉到白頭翁照顧巢穴和幼鳥的畫面,也拍到白頭翁進駐中庭後對人類社交活動產生的催化作用:員工因小鳥產生共同的興趣,更常聚集在一起。在這段八分多鐘的錄像裡可以聽到白頭翁的叫聲與建築物上方掠過的飛機聲交疊,中庭呈現了人類、動物、科技之間三角關係的縮影。

 

格林富特也透過其對真菌的調查,進一步參與臺灣的植物文化,最近剛和臺灣的菇類種植者「米大菇食」合作,在中庭豎立起三根巨大的柱子,依循古老真菌化石的樣態,在上面培養蠔菇。這些活雕塑透過真空噴霧維持菇類所需的濕度,讓菇的子實體長大。這個水霧組合不但為員工養出可食用的菇類,還讓中庭的綠色植物生長得更茂盛,加速昆蟲和動物的生態發展。


圖爾.格林富特,1973年出生於丹麥,現居住及工作於柏林。

圖爾.格林富特,《白頭翁》,2018,錄像,彩色、有聲,片長8分15秒。藝術家、Gallery Johann König提供
圖爾.格林富特,《白頭翁》,2018,錄像,彩色、有聲,片長8分15秒。藝術家、Gallery Johann König提供
圖爾.格林富特,《白頭翁》,2018,錄像,彩色、有聲,片長8分15秒。藝術家、Gallery Johann König提供
圖爾.格林富特,《白頭翁》,2018,錄像,彩色、有聲,片長8分15秒。藝術家、Gallery Johann König提供
圖爾.格林富特,《白頭翁》,2018,錄像,彩色、有聲,片長8分15秒。藝術家、Gallery Johann König提供
圖爾.格林富特,《白頭翁》,2018,錄像,彩色、有聲,片長8分15秒。藝術家、Gallery Johann König提供
圖爾.格林富特,《白頭翁》,2018,錄像,彩色、有聲,片長8分15秒
圖爾.格林富特,《白頭翁》,2018,錄像,彩色、有聲,片長8分15秒
圖爾.格林富特,《原杉藻屬》,2017–2018,複合媒材,尺寸視空間而定
圖爾.格林富特,《原杉藻屬》,2017–2018,複合媒材,尺寸視空間而定
圖爾.格林富特,《原杉藻屬》,2017–2018,複合媒材,尺寸視空間而定
圖爾.格林富特,《原杉藻屬》,2017–2018,複合媒材,尺寸視空間而定
圖爾.格林富特,《原杉藻屬》,2017–2018,複合媒材,尺寸視空間而定
圖爾.格林富特,《原杉藻屬》,2017–2018,複合媒材,尺寸視空間而定
圖爾.格林富特,《原杉藻屬》,2017–2018,複合媒材,尺寸視空間而定
圖爾.格林富特,《原杉藻屬》,2017–2018,複合媒材,尺寸視空間而定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