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參與者 >
朱利安.夏利耶 Julian CHARRIÈRE
一場消失的邀請,2018
變質岩,2016

時延影片《一場消失的邀請》汨汨然地漂過一座荒杳的森林,循環式配樂從強烈的電音節拍接到棕櫚葉靜默的摩擦聲,再返回電音。坦博拉火山的棕櫚油種植園沉浸在無人的狂歡中,坦博拉(Tambora)位在印尼松巴哇島(Sumbawa),它的意思是「一場消失的邀請」,名字決定了它的命運。

 

1815年,坦博拉出現活躍的岩漿活動,引發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火山爆發。這場災難不僅令松巴哇島上數萬居民喪生,火山微粒形成的雲層飄散全球,也導致全球氣候異常低溫;歐洲與北美洲在7月中飽受雪災霜凍之苦,1816年更被稱為「無夏之年」。然而,火山爆發後的寒冬製造出壯觀絢麗的日落,透過如十九世紀藝術家透納(J.M.W. Turner)的畫作得以傳世,畫中的金黃色天空就是棕櫚油的顏色。

 

曾經觸發許多曠世巨作的坦博拉,今日生產的是另一種全球財富,即一半以上超市產品都含有的棕櫚油。即便如此,卻鮮少人知道萃取棕櫚油對環境會造成何種影響,例如廣大的原生雨林改種油棕樹造成瀕臨滅絕物種棲息地的破壞。《一場消失的邀請》透過喧囂亢奮的電音和令人迷亂的金色煙霧,將大自然的浩劫呈現出短視的恍神狀態,或是透納筆下的暮光,很快就會結束。

 

《變質岩》則是在不同意義上探討人類近利短視的行為。夏利耶發現,每一支iPhone手機都含有稀土礦物,人類為了因應當代溝通所需將之開採移置。六大塊熔岩立在玻璃展示櫃裡,像是自然歷史博物館裡的地質標本;每塊都是經由不同的科技設備熔化後形成人造熔岩,這是數位時代的地質學。如果這些多色雕塑重新被開採,就可以重建這項技術,因而這些作品既是地理數據,同時也探討人造文明副產品的未來。


朱利安.夏利耶,1987年出生於瑞士,現居住及工作於柏林。

朱利安.夏利耶,《變質岩》,2016,人造熔岩、熔化的電子垃圾,每座170×30×30公分
朱利安.夏利耶,《變質岩》,2016,人造熔岩、熔化的電子垃圾,每座170×30×30公分
朱利安.夏利耶,《變質岩》,2016,人造熔岩、熔化的電子垃圾,每座170×30×30公分
朱利安.夏利耶,《變質岩》,2016,人造熔岩、熔化的電子垃圾,每座170×30×30公分
朱利安.夏利耶,《變質岩》,2016,人造熔岩、熔化的電子垃圾,每座170×30×30公分
朱利安.夏利耶,《變質岩》,2016,人造熔岩、熔化的電子垃圾,每座170×30×30公分
朱利安.夏利耶,《變質岩》,2016,人造熔岩、熔化的電子垃圾,每座170×30×30公分
朱利安.夏利耶,《變質岩》,2016,人造熔岩、熔化的電子垃圾,每座170×30×30公分
朱利安.夏利耶,《一場消失的邀請》,2018,錄像裝置,彩色、有聲,聲音:Inland;杜比數位5.1,片長76分44秒,循環播放
朱利安.夏利耶,《一場消失的邀請》,2018,錄像裝置,彩色、有聲,聲音:Inland;杜比數位5.1,片長76分44秒,循環播放
朱利安.夏利耶,《一場消失的邀請》,2018,錄像裝置,彩色、有聲,聲音:Inland;杜比數位5.1,片長76分44秒,循環播放
朱利安.夏利耶,《一場消失的邀請》,2018,錄像裝置,彩色、有聲,聲音:Inland;杜比數位5.1,片長76分44秒,循環播放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