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肌膚包覆的身體內部,有著神經系統、肌肉骨骼構成、血管,以及不同機能的器官。身體因而承載著個人的進化過程與感官經驗,無論是記憶、生理及心理,都不斷在覆寫歷史、記錄覺知與所想。身體的概念可進一步延展作為建築的隱喻,皮膚的覆蓋是空間的表現,肌肉與骨骼架出支撐結構,血管與神經是使用者流動、控制與做出對應的驅動路徑,而內臟即是與使用者產生共鳴的渠道。如此一來,建築亦是流動的資料庫,在意義、功能、形態和體驗上,皆隨時間不斷進化發展。
作品《共感群體》用六百片防彈盾牌組成的構築,圈圍出⼀處身體可以進入的場域,內部的開放空間是一座花園,利用有序性及有機性的對比,製造可讓人停留的體驗空間,同時反映近年來台灣公民運動中,個體與體制之間的衝突。盾牌作為衝突事件的臨界物,介於人與體制之間的第一線,也將兩端的個體陌生化;盾牌的尺寸,代表了人的個體,因為被規模化而更顯體制下的控制。作品進一步透過盾牌所代表的防禦集體意識,與自然成長、不受干預的花園的對比意象,論述身體抵抗和滋養(nurture)間的辯證關係。在這個建築的身體中,衝突的阻力可孕育無形的力量:一股超越形式,系統和集體主義,卻能植入人心的意識形態,形成親密感和展示權力的共感與交互滲透。
本作品計畫植栽由迪卡爾綜合設計集團固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