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藝真
Yi-Chen HUNG

1971年出生於台南,台灣|2011年卒於台北
  • 洪藝真
    《無題》,2009
    玻璃纖維
    60 × 300公分
    臺北市立美術館收藏
  • 洪藝真
    《無題》, 2009
    媒材技術 畫布、壓克力顏料、玻璃纖維
    180 × 150公分(× 2)
    臺北市立美術館收藏
  • 洪藝真
    《無題》,2009
    玻璃纖維
    60 × 300公分
    臺北市立美術館收藏
  • 洪藝真
    《無題》, 2009
    媒材技術 畫布、壓克力顏料、玻璃纖維
    180 × 150公分(× 2)
    臺北市立美術館收藏

「繪畫是什麼?」藝術家洪藝真重新界定「繪畫性」的意義,保留「畫框」的窗框形式,揚棄畫面內容的主題言說,將作品簡化到「顏料、畫框、畫布」三種基本元素。看似扭曲的畫框與縮水的畫布,是物件複製與肌理再現的創作結果;厚、薄不同的畫框與顏料的流動特性,都在寧靜的空間氛圍裡如實還原。她的作品風格受到美國抽象主義與之後極簡主義的影響,傾向強調材料與形式的單純性,減少過度加工,或運用媒材本來的質感表現;採用簡單的四邊形,削減具體形像傳達意識的可能性;使用重複或均等分佈的手法,製造畫布與畫布之間理性的對話頻率。

2009年的作品《無題》,由兩件高180公分、寬150公分的畫面左右對稱組成,擷取宛如深海底層接近寂靜闃黑的暗藍色鋪塗而成。左邊作品是壓克力顏料層層積累下的厚塗痕跡,記載畫布肌理橫豎線格下的創作記憶。相較於左邊的手工質感與複雜的肌理疊層,右邊作品玻璃纖維結構與表面烤漆,顯現出工業化的複製過程。另一件2009年作品《無題》為單件高60公分、寬300公分,玻璃纖維外覆鮮紅原色烤漆的時尚作品,將原始縮水變形的畫布粗胚,複製蛻變成宛如充滿速度感與時尚感的頂級跑車。洪藝真進行了一場又一場,複雜且嚴謹的觀念辯證遊戲,原件的創造與複製的再現,都在藝術家不斷地自我提問中凝結與再生。(邱麗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