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旋升降的土地  第二章

安德蕾雅.蓋爾
Andrea Geyer

在〈盤旋升降的土地〉系列作品中,安德蕾雅.蓋爾以北美洲的西南部為例(今日美國的亞利桑那、新墨西哥、猶他以及科羅拉多州),摸索著攝影在北美大陸的殖 民及持續剝削上所扮演的角色。她不為過往所牽絆,溯古至今,仔細檢視著紀錄、文件、故事、圖畫、照片所堆砌出的北美歷史,以及此地人類的樣貌。以美國西南 方納瓦霍族(Navajo Nation)以及周圍的普布羅族(Pueblos)的背景為例,整個作品非線性地自我成形,串起這些族群及土地與其他民族交會時的不同歷史面向,像是第一批歐洲開拓者及後來的歐裔美國人,進而傳達出西部式的「景色」。蓋爾所欲表達的是形象化的概念,即自古至今不論在表現鏡頭後或鏡頭前的意義,都是最熟練且具意識形態的手段。〈盤旋升降的土地 第二章〉以投影播放加上旁白的方式講述,以此形式扮演起「學者」或「研究者」。嚴格地質問自己對此土地的渴求動機是什麼,又是什麼讓人們覺得自己擁有其正當性。

我們都要負責。

我原本想引用[Jimmie Durham]的話作為這篇文章的開頭,不僅因為他有智慧,也因為那番話能立即為本文扎根在正確的「陣營」中。但我還是沒有把它給寫進來,因為美國當今最嚴重的問題之一,不論我們是印第安人、白人、黑人或是什麼,就是想要逃避自身的現實。我們用口號和宣言取代更困難的勞動、觀看、思考/勞動、觀看/思考的為主的革命實踐。白人左派分子尤其容易把世界各地革命領導者的話語和概念當真,卻不努力探求對自身世界的真正理解,也不知如何使用。1

我的名字是Sonya Atalay、Vine Deloria Jr.、Romaine Moreton、N. Scott Momaday、James Clifford、Aby Warburg、Elizabeth Cook-Lynn、Arturo Escobar、Maria Elena Garcia、Hannah Arendt、Leslie A White、Larry Littlebird、Gillian Rose、Chief Seattle、Fredric Jameson、Barbara Bender、Leslie Marmon Silko、Roland Barthes、Clifford Geertz、Wilma Mankiller、Hayden White、Paul Chaat Smith、Willa Cather、Michel Foucault、Nancy Shoemaker和Walter Benjamin,這還只是加減舉例而已。我以科學家、人類學家、民族誌學者、考古學家、地理學家、歷史學家、記者、冒險家的身分向你說話,我以藝術家、研究員、出身於已知和未知領土的旅人,以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身分向你說話,最重要的是,我從知識之處向你說話。

我也從憂慮之處向你說話。國內的事務很危急,這樣的局面已經有好些年了。危在旦夕的議題是關於正義、關於沒有人願意承擔的責任。戰爭在錯誤的前提下開打,權力被掌控在帝國勢力的手中,人民的權益被剝奪了,公共基金被盜用了,自然資源帶來的收益流向私人企業的口袋,不是用於正當的目的,大地則無人照料、飽受污染。

我說的不是在談論伊拉克,我說的是美洲地區的原住民族國,他們是美國境內的部落族群以及普布羅印第安人。

我們所有人都需要馬上好好說話、好好聆聽。我們、你和我,必須牢記一切,我們必須特別牢記從前不知道的事。2 沒人能直視太陽,所以我們看圖片。我要給你們看一些影像,大部分是從一段過去及現在發生的旅程中拍攝的,總共有八十張關於美洲原住民(還有「山姆大叔」)的投影片。3

下述資訊是2004年6月至2008年2月間,我在烏特山烏特保留區、納瓦霍族保留地、荷比、蘇尼、阿可瑪、聖伊德逢索、霞柯,在一些未鋪砌的道路上、在一些白楊樹下,所遇到的一群人處所收集而來的。此外,為了盡可能將研究的時間點追溯至1620年,我請教各類學者,他們有些會談論,有些則保持沈默。有些學者讓我們很輕易把他們想像成知識分子,但其餘的則不然。我向大家口中稱為理性的人請教,他們永遠在思考,為不停歇的想法付諸行動,許多人認為這種習性令人不悅。我遇過這些人的本尊,或在書中、在圖書館、在網路上,或以我自己的身分坐在我的書桌前。我在田野工作時獲得了更多資訊,在沙漠、在山脈、在開闊的天空下——我所遇見的字字句句安靜地訴說著這片土地,鏗鏘有力地當著我的面、當著我的心說。我想要分享我曾看見的以及那不可見的顏色、那沿著我的心的地平線痕跡與那無法追溯的顏色、那文件的輪廓,以及我在圖書館裡層層書堆中找到的灰塵。我想要談在這個禮堂裡的光,你瞥見我時從你眼中發出的光。我在這裡談一種你我共享的經驗,雖然對我個人而言是特別的。我在這裡談土地。我在這裡談論歷史,我在這裡談知識,我的和不是我的、你的、我們的、 和他們的。

                                                              ⋯⋯


每年夏天學校放假的時候,一波名符其實的移民潮便開始朝西南方出發,前往印地安保留區。的確,夏季時,奧勒岡步徑過去從沒像66號和18號公路那樣擁擠。這些人從西部大地的每塊岩石、每條縫隙中竄出,似乎是在回應著某種原始的孕育儀式,一窩蜂地湧向保留區。他們是藝術家、民族誌學者、人類學家,學術圈中最具權威的成員,這個族群中所有類別的夏季探險是在侵擾著自由的國家、勇士的家鄉⋯⋯4
                                                              ⋯⋯

什麼可能發生?什麼真的發生了?

什麼可以被知道?什麼可以被想像

什麼是歷史學家可以名正言順稱為真理的?以及

什麼是詩人可以當作想法來獲得樂趣的?5

在原野裡有一隻大黑鳥尾隨著我們,牠不是烏鴉或渡鴉,體型較像隻鷹,長長的嘴看來很有力而且令人害怕。牠盤旋幾圈後,決定停在一旁的樹上,這個季節裡,樹枝都光禿禿的。我停下來看牠,牠也轉過頭來,我拿出相機照了張相。我緩慢地移動,以幾乎無法察覺的方式悄悄地接近牠。牠張開翅膀整理羽毛,我再次拿起相機按下快門,牠轉過頭來。我現在是如此接近牠,近到可以看到牠黑色眼睛裡反射的陽光。牠直視著我,為了再拍一張照我又往前靠近了點,牠起身動了一下後又停下來,我覺得牠隨時都會飛走,但牠卻仍一直停在那邊。當我感受到牠的呼吸時,我們之間只相隔幾英尺的距離。牠顫動雙翅,我感覺到那股力道振動著空氣,我猶豫了,牠的固執令我困惑。我坐了下來——把相機放在大腿上,和牠一同望著周遭的視野,再回頭時,看到牠自在地飛向天空。

                                                             ⋯⋯

銀幕上照片反覆播放,隨著這些照片,重複他們的凝視。我們看見他們如何看見、掠過表面、勘查土地,我們受到感召——主動的觀者等同於文化,而——被動的土地等同於大自然。照片的靜止視點是為了輔助理解,這是一種科學手法,不是事物原本的某個特定的面向。6 這是具有自我意識的、極度片面的。7 或者可說,這種凝視及為其佐證的照片控制了我們和大自然;8 或者可說,為其佐證的照片為其本身確立了一種複雜的、系統性的消除。9

                                                             ⋯⋯

如果這是你的土地,你的故事在哪裡?10 在這個地方,無疑地,我不是唯一為了不露臉而說話的人。11 我「劃定新的疆域」,我「創新紀錄」,我「展開新局」,我有「觀點」、「綜觀」、「地標」、「制高點」、「觀看的方式」,我「引領方向」,我「探險」、衝撞「知識屏障」、以「邊界」作為據點。12 

                                                             ⋯⋯

把焦點投注在高大憔悴的白人身上,他穿著百慕達短褲、二戰空軍飛行夾克、澳洲叢林帽與網球鞋,他就是我們所稱的人類學家、民族誌學者。他必定有個纖細性感、有著一頭秀髮的太太,他智商有191,用字艱深,甚至連介系詞都有十一個音節。13

                                                             ⋯⋯

在意義的漩渦裡,要成為維持沈默的那一個人是不容易的。

                                                             ⋯⋯

冬天的光線是冷的,角度也較預期來得大。這樣的溫度讓相機變得無法偵測而且反應緩慢,手動可以運作,自動功能非常不順暢。我把底片和電池放在外套內側口袋保溫,不只一次,我們要記錄的地點因為陽光直接射進我的鏡頭裡而變得看不見了。為了要拍照,有個地點我去了三次。其中一次,懸崖的影子把它籠罩在看不清的光線裡,之後,正午的太陽就出現在我前方,以強光控制整個畫面。當我第三次在午後回到這裡,陰影的長度超乎想像,天空變成每日上演的紅藍紫變色戲碼,我放棄了,任我自己和我的裝備都聽命於太陽的力量,一張照片都沒有拍。

                                                             ⋯⋯

這個國家,在這片土地上,透過歷史控制過去再現,與大規模的歐美民族自我意志運動有關,在本質上則關乎文化的存續,我們可以說歷史本身就是,而且成為一個有序的準則,讓思想能對這個世界的存在體產生作用。14

⋯⋯

黎明和黃昏帶來光線飄移不定的轉換。天空中相依卻又相異的色調因太陽的升落而變幻,而太陽似乎以令人驚訝的速度從地平線竄移至日正當中的正午,旅程中順道為顏色洗牌,橙、紫、綠、黃、藍。空間在光線轉換間開闔,我的視線隨之起伏,以相似的律動轉動。每天在這個時刻,我似乎都會為了這個片刻暫停自己的工作,因為不動的身軀仍緊握著無可避免的轉移。就像聆聽喜愛的演講,我的欲望深吸一口氣,以此握住每個字、每個時刻,永永遠遠。

                                                             ⋯⋯

天空的沈思,是人性領受的恩典與詛咒。15

                                                             ⋯⋯

我們沒有人是完全脫離這片土地生活的;這種孤立是無法想像的。如果我們要領悟並維護我們的人性,我們必須對土地和空氣懷抱道德層面的理解,它們是節氣與歲月的產物。16 我們從此地書寫的歷史,必須對這片土地的日常作息所產生的干擾耐心以對。當這些歷史被傳述時,它們落幕是為了要重演。我們很快會體認到,在史料的編纂上敘事結尾總是已經被延後。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17 時間把我們從後往前推撞,從現在的狹窄漏斗吹進未來。18 我已跟你談過土地,我已跟你談過歷史,我已跟你談過知識,我的和非我的、你的、我們的、和其他人的。全都重新開始,就在這裡,我說話,你聆聽,你會遺忘,你會記得。別問我是誰,也別要求我從一而終:我們的文件是否是井然有序,就留給我們的官僚與警察去檢視,而且至少不要用他們的道德觀來侵擾我們,當我們書寫時,當我們思考時,以及當我們說話時。19

 


1 Jimmie Durham, “American Indian Culture” in A Certain Lack of Coherence (London: Kala Press, 1993), 1.
2 Jimmie Durham, “A Certain Lack of Coherence” in A Certain Lack of Coherence (London: Kala Press, 1993), 147.
3 Aby Warburg, Images from the Pueblo Region of the Pueblo Indians of North America(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5), 1.
4 Vine Deloria, Jr., “Anthropologists and Other Friends” in Custer Died For Your Sins. An Indian Manifesto. (London: Collier-Macmillian Limited, 1971), 78.
5 Aristotle, Poetics
6 Roman Jakobson, On Languag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91.
7 James Clifford. “Introduction: Partial Truths” in Writing Culture: 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Ethnography (Berkley and Los Angeles,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7.
8 Barbara Bender, “Subverting the Western Gaze: Mapping Alternative Worlds” in Archeology and Anthropology of Landscapes, by Peter J. Ucko, Robert Layton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9 Gillian Rose, “Looking at Landscape: The Uneasy Pleasures of Power” in Feminism & Geography (Minneapolis: Minnesota Press, 1993), 87.
10 Romaine Moreton, Thesis in The Right to Dream (Sydney: 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 2006).
11 Michel Foucault, The Archeology of Knowledge (New York: Routledge, 1972), introduction.
12 Anne Salmond, “Theoretical Landscapes: On Cross Cultural Conceptions of Knowledge” in Semantic Anthropology, ed. D. Parkin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92), 65-87.
13 Vine Deloria, Jr., “Anthropologists and Other Friends” in Custer Died For Your Sins. An Indian Manifesto (London: Collier-Macmillian Limited, 1971), 79.
14 Michel Foucault, The Order of Things. An Archeology of Human Sciences. (New York: Vintage Books edition, April 1994), XVii.
15 Aby Warburg, Images from the Pueblo Region of the Pueblo Indians of North America(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5), 1.
16 N. Scott Momaday, voiceover for Remembered Earth: New Mexico’s High Desert. PBS production, 2006.
17 Paul Chaat Smith, wall text at the Nation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 Indian, Washington, DC.
18 Susan Sontag, Introduction in Walter Benjamin, “One-Way Street and Other Writings” (London: Verso, 1985), 13.
19 Michel Foucault. The Archeology of Knowledge. (New York: Routledge, 1972), int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