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阿爾瑪雀紀在齊東街
時間:97年8月27日1:30 – 2:30 p.m.
地點:台北市齊東街53巷13號
主題:拉拉‧阿爾瑪雀紀Lara Almárcegui《台北市齊東街舊屋拆牆計畫》
西班牙籍觀念藝術家拉拉‧阿爾瑪雀紀對當代都市的荒地廢墟格外感興趣。她的作品經常關注於都市空間中經過或未經過計劃的使用,重點在於重新發現那些遭到棄置或是忽略的場址,像是保護多年來未曾開發的荒地。
「2008台北雙年展」,阿爾瑪雀紀參與了兩項有關台北都市空間的計畫,其中一項計畫是《台北市齊東街舊屋拆牆計畫》(Removing the wall of a ruined house, Qidong Street, Taipei 2008) ,她將拆毀一棟現址是齊東街53巷13號的老舊廢棄日式房舍外牆,讓牆壁後方這棟殘破不堪的歷史建物得以露面。
齊東街,清代的莿竹叢、農家、田埂路、七間磚仔二樓厝,直到日據末期才建成一般道路,並延伸出日式宿舍群的「五條通」巷道。當年的弧形路線,在清代就已經存在了,歷經了臺北從日據時期以來的各階段都市計畫,卻未遭改動。它在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大臺北都會裡,幾乎是一條看不見的街路,短而小的弧形街道,與絕大多數筆直的都市道路不同,其黑瓦屋頂更顯露出日式老宿舍特有的質樸,和周遭高聳又具現代感的鋼構建築形成強烈對比,整條街道彷彿和外在世界的變化無關。
齊東街位於台北市中心,此地的日式房舍經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及文建會認定為歷史古蹟,納入保護計畫範圍。阿爾瑪雀紀選擇其中一間房舍,將房屋的外牆拆毀,露出內部雜草叢生、頹坯不堪的景象,讓這片斷垣殘壁重回社會大眾的意識不再視而不見,對應地方或中央機構的保護計畫採修復重建方式,阿爾瑪雀紀卻是逆向操作。
《台北市齊東街舊屋拆牆計畫》是「反干預主義」的干預手法(‘anti-interventionalist’ intervention),看似介入台北的都市空間,實則任由空間自由發展。她希望藉此次台北雙年展的影響力,讓社會大眾的目光重新聚焦到這些生活周遭受人遺忘的角落。當前全世界普遍認為,都市發展是追求現代化必經的歷程,而此計畫的目標則是凸顯自然與歷史對居住空間的運作。
《台北市齊東街舊屋拆牆計畫》將於8月27日下午1:30進行移除外牆儀式,阿爾瑪雀紀邀請社區居民及市府官員們共同見證在傾坯之牆拆除之後這棟走過現代歷史進程的舊建物。

拆牆前

拆牆後

台北市齊東街53巷13號(台北市齊東街舊屋拆牆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