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北甩尾

 國際藝術學院工作營

時間:9月8日-9月17日
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 臺北藝術大學

台北甩尾臺北藝術大學藝術學院發起,由從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十一個國家的藝術學院年輕藝術家與教授共同參與:德國卡賽爾大學藝術學院、芬蘭藝術學院、法國布格斯高等藝術學園、南非開普敦大學、 捷克布拉格藝術學院、澳洲格理非斯大學、以色列巴扎爾設計藝術學院、美國密西根大學、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韓國朝鮮大學、及臺南藝術大學等。

    Taipei Drift(台北甩尾)凝聚了來自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十個國家的藝術學院藝術家與教授,為台北這座城市遷引起更多對當代藝術環境的新視點與挑戰機會,提供具流動性的藝術交流平台,且更聚焦於不同文化下之現象與差異性的討論,同時放置在彼此對城市經驗與日常生活實踐的批判之上,運用回應當下環境的反思來刺激藝術家的思考與創造,將各國藝術家合作的計畫放進一個更大的語境中,去創新工作過程中產生的議題式與現象式論述的展覽視野。
   
「台北甩尾(Taipei Drift)」挪用電影『東京甩尾』的名稱,作為本屆工作營舉辦的基本概念,其運行的主軸在於與2008年台北雙年展成為共鳴的對話。一方面, 概念的主軸延續情境主義的基本美學政治的策略,另一方面,呼應亞洲城市在都會化過程中,在人口及空間上急速的偏移。台灣在地理與政經態勢上的歷史架構正是本屆工作營強調的觀點,以飄洋過海的文化旅行作為當下全球化場域中藝術命題的顯現在地脈絡,企圖在工作營中各國藝術家代表的文化差異以及創作思維之下,將台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命題轉譯成為藝術實踐,藉以在雙年展開啟的詮釋框架裡形成更大的論述情境。經由討論、論壇、都會的導讀及漫游,「台北甩尾」以台灣社會文化脈絡作為工坊的「入口」文本,成員們的集體實踐框架在觀察與提問、激進實驗、概念機制、表演等形式的呈現, 企圖書寫隱含在「台北問題」下的政、經、文化的提問。同時也是,工作營的學參與成團隊研究方法、協商以及公眾溝通的創新之上,聚焦於外部社會與內部邏輯的交流之間的對話。

工作營的成員是將空間的批判態度扣在雙年展的論述語境,而且繼承著個人主義的方式,來對台北的雙年展、城市、日常生活關係、社會文化建構以心理圖誌(psycho-geography)方式來開展有別以往的地圖觀。而工作營作為藝術與社會互動介質的乘載者,討論當地文化生產的議題,這即是將台北作為一個台灣的政治文化社會的特殊空間,同樣地,將台灣的城市 (urban) 空間放射到更大層面的懸欠的國族意識的集體精神剖析
台北甩尾策動團隊由陳愷璜、林宏璋、劉錫權、黃建宏等所組成。活動助理為: 吳素梅、廖芸菁、顏琬芸、王培旭、柯茲妙、林懷生、傅宜農。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國際藝術村、文化藝術交流協會等協辦,並由教育部、國科會、文化局、文化建設委員會贊助。

日程表

Drifthttp://taipeidrift.tnua.edu.tw/